天津博物馆历史溯源
20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馆迎来百岁诞辰。值此百年盛事,回眸过往,天津近代史上出现的几座博物馆几乎都和天津博物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天津博物院、天津市市立美术馆、天津广智馆……这些名声赫赫的博物馆都是天津博物馆的历史源流,经过时光的洗涤、走过百年历程最终汇聚成如今的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院
20世纪初的天津,中西方文化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学贯中西的天津人严智怡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国人,开办博物馆是他的计划。经过几年努力,19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院正式成立,天津各界代表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尽管最初的天津博物院筹备处只有10余名工作人员,征集物品4000多种,但是它拉开了天津博物馆的百年历史序幕。1928年,天津博物馆更名为河北第一博物院,之后又依次更名为河北博物院、(日伪)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馆、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院,历经沧桑。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天津市市立第一博物馆。
天津博物院筹备处工作人员合影
天津博物院
天津博物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以教育国人为己任,收集文物、进行调研、开办展览、举办讲座、出版书籍,践行了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为现今的天津博物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广智馆
1925年1月,社会教育办事处内(今红桥区大丰路西北角回民小学内侧),天津广智馆宣告成立,4年苦心孤诣、劳苦奔波的天津士绅林墨青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该馆的宗旨是“依照社会教育实施方案,以广开民智”,是半文化、科普、半博物馆性质的机构,注重对民众的通俗宣讲。1928年,社会教育广智馆更名为天津广智馆。
在林墨青的苦心经营下,当时的天津广智馆有5个陈列室,拥有泥人张彩塑等3700余件展品,出版《广智星期报》(《广智星期报》原名《社会教育星期报》,1915年由林墨青创办发行),深受市民欢迎。1937年天津沦陷后,天津广智馆停业整顿。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以后重新开馆,但由于缺乏经费等多方原因,1950年关门停业。直到1950年重新整顿,更名为天津市市立第二博物馆。
社会教育星期报
天津市市立美术馆
“今吾国建设方新,津埠中外具瞻,盍去先举行”。秉持着这样的主张,1930年10月,严修之子、著名画家严智开克服重重困难,创办天津市市立美术馆并对外开放,馆址位于河北公园(今河北区中山公园)。1945年更名为天津市市立艺术馆。
天津市市立美术馆
天津市市立美术馆秉持严智开的办馆理念,重视博物馆美育教育对启迪民智的作用。美术馆建立并完善管理制体制;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美术展览,仅1930——1940年间就举办展览75次,参观人数达415431人;充分发挥美术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开设国画、西画、篆刻等研究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经验都为以后的天津博物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特别市立美术馆组织机构系统表
天津市立美术馆展览统计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2年在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的领带下,天津市市立第一博物馆与天津市市立第二博物馆合并,同年10月两馆合并完成,组建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同年底,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后又几经分合,组建成为新的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004年12月20日,两馆重新合并为如今的天津博物馆。
现在的天津博物馆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拥有藏品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年接待观众100多万余人。过去的是艰苦创业、海纳百川的昨天,迎来的将是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明天。
天津博物馆外景
(作者: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