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博路——天津博物馆历史沿革
2018年6月1日,是天津博物馆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据史料记载,早在1913年,严修之子严智怡(1882—1935)等人就开始筹建天津博物馆。 1915年,严智怡等人在美国参观“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期间,专程考察了美国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等,征集到许多人类学...
2018年6月1日,是天津博物馆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据史料记载,早在1913年,严修之子严智怡(1882—1935)等人就开始筹建天津博物馆。 1915年,严智怡等人在美国参观“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期间,专程考察了美国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等,征集到许多人类学...
天津市曾经有一座博物馆,盛名在外,吸引了各界名人前来参观、题字。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专门为它题写馆名;1963年,刘伯承元帅前来参观并题字:“今日参观触目皆琳琅珠玉”。同年,著名作家老舍来馆参观、题词留念。这座博物馆...
尽管天津博物院、天津广智馆等老一辈工作者呕心沥血征集了丰富的藏品,但是历经战争的磨难,留下来的所剩无几。据记载,1950年,天津市政府接收博物馆时,博物馆只是一座有四五间房子的两层小楼,断壁残垣,除了一间平房办公室外,其余都是陈列室,每间陈列室大...
民国时期,天津广智馆编辑出版的《广智星期报》是值得称道的专业报纸,对当时民众起到广闻益智、普及知识的积极作用。这份报纸颇有学术眼光,对于20世纪20年代刚刚出现的近代中国考古学做了及时报道。1930年1月12日《广智星期报》“调查报告”专栏刊有陆辛农《...
现如今,天津博物馆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是,您知道吗,天津博物馆之前身——天津博物院,自设立之初就受到经费问题的困扰,多次濒临关门状态。笔者收藏的《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院概况》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 《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院概况》,属单位内部资料,全书...
1935年3月20日,河北博物院院长严智怡(字持约、慈约,严修次子)病逝于天津马大夫医院,享年52周岁。严智怡长期致力于博物馆文物、标本的收集和博物馆陈列模式的改良,堪称中国近代博物院事业奠基人之一。位于天津宁园东侧的河北博物院(前身为天津博物院、河北第一...
水西庄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天津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早年的天津博物院到今天的天津博物馆, 都对水西庄文化给予莫大的关注并极力弘扬。 笔者藏有民国时期刊行的博物院院刊, 其中第四十九期(1933 年 9 月 25 日发行) 即为 《...
1924 年 6 月, 坐落在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 内的天津博物院举办的文物展览, 是天津文博界的一件大事, 对人们认识和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展览也丰富了天津市民的文化生活。 大公报对天津博物院开幕的报道 这次文物展览, 提前一...
天津创办广智馆的动议,1921年由绅耆严修提出,林兆翰肩起经办的担子。同年6月,林兆翰赴山东广智博物院参观调研,回津规划建馆。名之为馆,只因“地势狭隘,不敢漫称为院”。兆翰字墨青,清末在津协同严范孙推行新式教育,有“学校林立”之誉,入...
天津博物院在成立之初便将自己的功能定位于“阐明文化、发扬国光,以辅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不逮”,对作为教育手段的出版物颇为重视,“夫欲文化之普及,非宣传不为功,欲广宣传,必以印刷品为唯一利器。”天津博物院成立之后,潜心研究,并将学术成果分类出版,一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