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感悟百年辉煌 汲取奋进力量 全面提升天津文物工作质量和水平

2022-01-2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和人民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关头,迎来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为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带领天津市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与谋划当前工作、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宣讲报告、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高度,就加强文物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期间,作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是指导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历史文化保护、革命文物、考古及长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工作,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迹视为城市之“宝”,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精心呵护、坚决捍卫城市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津市文物工作者不断增强做好文物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担当尽责、守正创新,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制定了《深入宣传贯彻总书记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的十项措施》《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推动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天津市16个区文化和旅游局均加挂了文物局牌子,明确负责文物工作的内设机构,和平区、河北区、河西区、北辰区等增加文物保护专业机构人员编制。这些都为加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重在保护,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觉悟社旧址等6处不可移动文物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编制《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天津市明长城保护规划》和《天津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黄崖关长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编制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石家大院、大沽口炮台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实施了北洋大学堂、广东会馆、千像寺遗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工程,启动天津文庙、天津西站主楼、天尊阁等文物修缮工作,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进一步改善。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修复馆藏珍贵文物,实施天津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博物馆库房保存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突破。2021年11月29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天津市委、市政府安排资金2.6亿元,完成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陈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聚焦建党百年主题,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公布了第一批天津市革命文物名录,组织开展“革命文物·红色传承”主题展览展示活动,推出102项线下线上展览和主题宣讲、研学体验等社教活动。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基本陈列和天津博物馆“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为全市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了表率。


探源城市历史,考古工作成果丰硕。组织实施大运河文化资源调查、石窟寺石刻资源调查。启动十四仓遗址前期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蓟州朝阳洞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考古的空白。近期完成的蓟州太子陵旧石器地点考古,文化堆积最厚处达到5.5米,并在5个连续地层堆积中出土石制品标本158件,是目前天津考古发现文化堆积最厚、连续地层序列最多、出土石制品标本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以往进行的区域系统调查和发掘成果,初步构建起天津地区距今10万年以来旧石器文化编年序列。杨柳青大运河文化公园考古发现自辽宋至明清时期多种形制墓葬、遗迹近900处,是大运河天津段历史演变以及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实证。积极做好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高铁线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考古工作,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实施。


提升展陈服务,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天津市登记备案博物馆达到73家,建成开放一批行业、专题类博物馆。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筹建工作加快推进。修订《天津市博物馆运行考评办法》、《天津市博物馆服务标准》,调研起草天津市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组织推介天津市博物馆优秀原创展览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示范案例,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制定《关于推进文博场馆延时开放常态化的指导意见》,在具备条件的文博场馆实行延时开放。2019年天津市博物馆举办展览458项,接待观众1487万人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线上约会博物馆”和“预约、错峰、限量”等针对性服务,天津博物馆“人民至上——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天津美术馆“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等专题展览引起强烈反响。


坚守底线红线,文物安全防范切实增强。聚焦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坚持专项行动和常态监管相结合,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完善文物行政执法机制,加大文物专项督察力度,推动落实地方政府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者的直接责任。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基本完成区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制作安装公示牌390余处。深入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市、区文物部门与消防、应急等部门联合开展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督促整改责任落实到位、安全隐患整改到位。积极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平区文物部门与检察机关建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沟通协作机制,蓟州区建立长城保护员队伍,河北区成立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呵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良性工作机制。


坚持合理适度利用,推动文物活起来态势良好。组织开展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各区在文物保护区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休闲农业和利用名人故居、洋楼资源开展活化利用,让文物保护成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扎实推进,推出文化博览等10个主题40条旅游精品线路。和平区串联名人故居游、红色文化游、文博展馆游等多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出津游1号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并制作了“天津声音地图——和平篇”,市民游客通过扫码即可收听天津洋楼的历史故事。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开发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天津博物馆“玉壶春”系列、“雪景寒林”系列文创产品,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味道”山海关汽水,自然博物馆“蝶舞翩跹香氛走马灯”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广泛欢迎。


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文物传播力度,推动文物资源进机场、进地铁、进商圈、进直播,让文物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与天津交通广播签订合作协议,开设文博专题访谈节目。与津云新媒体联合推出了“红色文物讲故事”有声海报100期,通过学习强国平台集纳成专题同步发布,并加工成小视频在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等平台推广,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播矩阵,综合访问量突破1000万。联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策划推出两套革命文物主题登机牌70万张,联合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推出“地铁生活圈”博物馆图册和4条红色印记线路,受到广泛好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借助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新时代赋予文物工作者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天津市文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谱写天津市文物发展新篇章。

(作者: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