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 防疫一线的天博人系列报道(六)

2022-01-27

面对没有硝烟,却“危机四伏”的疫情,总有一些人,愈是艰险愈向前,他们深入疫区,有的在社区坚守,有的在路上奔波,有的在“云端”守候,他们在不同的岗位,拥有相同的目标——为市民健康无恙,为城市重回烟火。

他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微光终汇聚成炬火,驱散寒冬。


抗疫伉俪 再赴一线


“这是您的身份证,请您收好了……”疫情发生以来,家在河东区的张贺和丈夫从博物馆人变身为社区志愿者,再到成为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一直全力支援着社区防疫工作。



1月14日下午,张贺主动与所居住社区——河东区秋实园党群服务中心联系报到,主动请缨防疫一线工作。她的丈夫刘泽民也是下沉社区的志愿者,此前一直工作在抗疫一线。“此次大筛任务重、时间急,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挺身而出,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15日凌晨5点30分,张贺准时到达指定的核酸检测点就位。从场地准备、系统调试、扫描证件,再到试管贴码,张贺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在社区居民通力协作下,大筛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着。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共完成2000余人的检测工作,张贺在岗期间做到用心、细心、耐心、热心地为群众服务。在工作中,张贺灵活机动,在遇到没有身份证的儿童时马上进行手录信息,缩短居民的等待时间,得到社区群众和工作人员的认可。一位奶奶说道:“这次真不错,速度真快,从下楼到做完就用了10分钟,真是辛苦你们了,一次比一次好,为你们点赞!”上午“三筛”结束后,张贺又接到新任务,要进行入户检测,为行动不变的老人及特殊人员上门检测。这一次,她又穿上防护服随医生进行入户扫码登记,做到了不漏一户,全员筛查。



“这一天,我不知上了多少层楼梯,工作经束后感觉腿在发抖,全身都湿透了。但听到那些温暖的话,我觉得这一切却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作为一名天津人,我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守护好每一个家庭,还有我们这座可爱的城市。”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此次天津疫情来得突然,天津博物馆党委加强疫情期间干部员工担当作为的宣导,发动党员和群众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宣教部刘芳菲被感召,她说:“虽然我不是党员,但身边有多名优秀党员,他们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潜移默化中对我影响很大。”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公益组织天津蓝天救援队一名有着十几年队龄的“老队员”,刘芳菲第一时间报备并参与到相关志愿服务工作中。曾参与过多次外地救援任务的她,家乡遇到困难更是义不容辞!截至目前(1月20日),她已参与了全市大筛的三次现场作业和持续后台支援工作。



三九天的凌晨,气温是彻骨的,而且几乎每次大筛都赶上降温,大家都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自己裹成粽子。早上六点开始检测,准备工作就需要更加提前,所以每次参与大筛工作半夜就得起床,5点前就要到达支援现场安排布置。搭帐篷、布排卡、穿防护服,吃饭喝水也都顾不上,辛苦是理所当然。但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就比困难多!在现场工作人员共同面对困难的激励下,在老百姓一句句“谢谢,你们辛苦了!”的感谢声中,刘芳菲和大家一起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换来一个个点位大筛工作的圆满完成。



参与多次大筛工作后让刘芳菲有切身感受,市民的配合度越来越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检测机构的检测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角色中,用实际行动主动抗疫、积极抗疫、乐观抗疫!她打心底里“为我的城市感到自豪!”大寒已过,春天不远。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疫情就一定能够被战胜,天津加油!



执勤在外,刘芳菲守护一方居民:留守家中,她的女儿用稚嫩的画笔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敬意。


题外话:两件趣事自述如下——

1、因为身高较高,加上光线较暗,穿上防护服后常有人把我误认为男同志。筛查现场时常有人从后面走过来,说:“兄弟,问一下...,哦不对,是姐姐。”

2、三筛、四筛都是从凌晨开始,因为时间太早,很多居民起不来,检测现场就会出现“冷场”的情况。为了让居民错峰检测,不至于造成人员聚集,我会拿着录好音的大喇叭串楼门。“居民朋友们起来做核酸啦,现在不排队!”喇叭声音大,每次在楼洞里响起来的时候,就会有居民养的宠物狗“汪汪”直叫。一圈走下来,打趣地说:人叫没叫起来不知道,但全楼的狗肯定是都醒了。


自制小工具 发挥大作用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天博财务部的石瑞艳第一时间成为了社区志愿者,帮助社区开展筛查工作。随后馆里一声号令,49岁的她又主动承担起下沉社区的任务,为天津度过此次难关助力。到社区报到后,她主要负责核实社区内去过封控区、管控区人员的信息及流调工作,并协助居委会为第三次核酸筛查做好准备。



全市第三次筛查给石瑞艳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晨6点她已经到岗。当时天色朦胧、寒风凛冽,她就着灯光开始布置会场。当天她被分配的任务是记录员,是检测的最后一道流程。人流量非常大,长时间高强度的记录工作,让本就不舒服的颈椎“雪上加霜”,尽管如此,她和队友仍在一上午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区约4500名居民的记录工作。看着眼前满是字迹的18张表单,“为人民服务的自豪之情让我更坚定了工作的意义和成果。”



石瑞艳的女儿刚从大学校园放假回家,是一位“小入党积极分子”。在妈妈的带动和影响下,也主动去社区帮助各个楼的统计工作,挨户核查核酸检测情况。1月20日,四筛开始,清晨不到5点钟,石瑞艳就顶着满天星光出了家门,到达疫情检测地点开始工作。她所在社区的筛查点设在南运河边上,冷风吹过河面,冻透了棉衣、凉透了暖水袋,身体都被寒风吹得僵硬。有了第一次作为“大白”记录员的经验,石瑞艳带来了在家精心制作的辅助工具,她改造的“小帮手”有效的避免了纸张纷飞,减少了低头记录的时间损耗,极大的提升了本职工作的效率,意外受到了其他工作人员的连声称赞。大家普遍反映第四次核酸检测比前三次效率更高了。她又严谨细致地对记录的筛查情况进行核对分析,找出是否有漏户,漏人等情况,直到傍晚才回家。



“于我苦寒,报之灿然,在抗疫工作的小小岗位上发出自已的一份光和热,尽管辛苦,但是值得!”她不无期待的说:“只盼疫情如冰雪快速消融,冬将近,春可期。”


与时间赛跑的志愿者


文博院办公室干部刘煜的爱人是一名基层公务员,从天津此次疫情伊始,就因为岗位职责完全投入到抗疫工作中,甚至常常要24小时值守、奔忙。为了支持爱人工作,刘煜除了日常上班,还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的重任。但是,当接到馆党委通知,需要下沉社区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时,她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项任务。



刘煜参与志愿服务的谊城公寓社区规模较大,有居民近5000人,因为地理位置临近黑牛城道,又与周围社区有交集,单次核酸检测量甚至超过5000人。而友谊路街道又属于河西区疫情重点防范区域,除了全市的统一核酸“大筛”以外,还另外增加了三次重点区域筛查。“抗疫”工作是在和时间赛跑,社区又位于河西区的中心地带,人员密度和核酸筛查密度“双高”,给各项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刘煜同志1月14日向社区居委会报道,随即在谊城公寓小花园点位参加了河西区重点区域第一次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工作,负责查验居民健康码及维持秩序,期间劝返红码居民13人。而后在重点区域的“二筛”和“三筛”工作中,她先后在谊城公寓小花园点位和中钢地研院点位负责查验健康码、维持秩序和混检的人员组织工作。



在全市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大筛”中,她和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一样,在城市还在熟睡的时候已经到达了值守点位,又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直至检测结束。她引导过“橙码”人员,也配合过检测医生进行采样,在遇到老人孩子有情绪需要疏导时,她又耐心地解释、安抚,尽自己能力引导每一个人做好检测。她在国家大义面前无私,面对风险而无畏,压力傍身而无怨。问到她在做志愿者期间,有什么特别想分享的经历时,她说:“没有什么,都是应该做的。”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