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御赏款墨玉描金经文佛像钵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高15厘米 口径15.5厘米 宽28厘米
墨玉,玉质油润。玉钵为圆体、敛口、鼓腹、平底。整体纹饰采用刻画描金工艺制成。钵内为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外底为莲花纹,钵外腹部为描金七尊佛像及七佛偈语相间排列,并刻有“乾隆丙午秋御赏”描金款(丙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钵是僧人所用的食器,为向人乞食之用,现已罕有僧人托钵乞食。佛钵即佛陀所用之食钵,据《法显传》记载,佛钵出自印度毗舍离,佛祖曾用以吃斋,后传入汉地。清朝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有些皇帝还精研佛学,乾隆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南巡到苏州,见开元寺所供佛钵便大为赞赏,后命良工仿制成玉钵,供于宫内佛堂中。因此佛像钵是清代举行盛大宗教仪式或祭祀典礼时所制用之重要供器之一。
天津博物馆馆藏清乾隆御赏款墨玉描金佛像钵,描金工艺精湛,体大规整,完好无缺,遗存实物稀少,是难得的清代宫廷御用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及宗教价值。
Black jade Buddhist alms bowl used for donations from Emperor Qianlong with gold sutra texts and Buddhist iconography
Qing dynasty, 51st year of Qianlong period (1786)
Height 15 cm, Width 28 cm, Diameter of mouth 15.5 cm
高15厘米 口径15.5厘米 宽28厘米
墨玉,玉质油润。玉钵为圆体、敛口、鼓腹、平底。整体纹饰采用刻画描金工艺制成。钵内为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外底为莲花纹,钵外腹部为描金七尊佛像及七佛偈语相间排列,并刻有“乾隆丙午秋御赏”描金款(丙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钵是僧人所用的食器,为向人乞食之用,现已罕有僧人托钵乞食。佛钵即佛陀所用之食钵,据《法显传》记载,佛钵出自印度毗舍离,佛祖曾用以吃斋,后传入汉地。清朝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有些皇帝还精研佛学,乾隆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南巡到苏州,见开元寺所供佛钵便大为赞赏,后命良工仿制成玉钵,供于宫内佛堂中。因此佛像钵是清代举行盛大宗教仪式或祭祀典礼时所制用之重要供器之一。
天津博物馆馆藏清乾隆御赏款墨玉描金佛像钵,描金工艺精湛,体大规整,完好无缺,遗存实物稀少,是难得的清代宫廷御用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及宗教价值。
Black jade Buddhist alms bowl used for donations from Emperor Qianlong with gold sutra texts and Buddhist iconography
Qing dynasty, 51st year of Qianlong period (1786)
Height 15 cm, Width 28 cm, Diameter of mouth 15.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