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2018-05-04
       纵观天津博物馆的瓷器收藏,几乎就是在观看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发展史。从三国两晋时的青瓷到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从元代景德镇的青花、青白瓷到明清制瓷业高峰时期的各类瓷器类别均有收藏,其中更不乏众多可称典范的代表性器物。这其中,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便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清代,玉壶春瓶多作为一种观赏性陈设瓷出现在皇宫内,然而它在清代之前的主要功能是酒器。学者扬之水曾在《扬之水谈宋元金银酒器——玉壶春瓶》中列举了作为酒具的玉壶春瓶出现在壁画中的几个例子。同时,也有其他学者对玉壶春瓶的名称进行考证,并提出,玉壶春瓶得名应在宋代,宋人常用玉形容瓷器质地,如将瓷枕称为玉枕,因此玉壶春瓶中的“玉”是对瓶质地的形容;“壶”通瓠,为盛酒之器;“春”,酒也,是对瓶功能的进一步描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玉壶春瓶作为酒具的功能。

       珐琅彩瓷诞生于清康熙年间,但其制作工艺还要回溯到明代。明代兴起了一种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最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清康熙年间,开始用国外进口的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品物,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描绘并制成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珐琅彩器被称为“瓷胎画珐琅”,也就是驰名中外的珐琅彩瓷。由于珐琅彩料是进口料,极为稀少,为皇帝所垄断,因此十分珍贵。乾隆皇帝曾用“庶民弗得一窥也”描述珐琅彩瓷。因此,瓷胎画珐琅也成为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的彩瓷器。从康熙时期的色浓庄重至雍正时期的清淡素雅,再到乾隆时期的雍容华贵,瓷胎画珐琅将中西风韵集为一身,尽显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这其中,乾隆珐琅彩瓷工巧精细,是清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先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素胎,千里挑一地精选,然后送至宫中御选,由清宫优秀画师用珐琅彩精心彩绘,画成后再选,再烧。由于珐琅彩瓷的胎质较一般瓷器薄,在二次上彩烧造时极易破裂,而且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瓷釉发生的复杂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即使是清宫一流工匠,在烧制时也难免失败,其技术要求之高、工艺之复杂可想而知。一些器型、质地、图案和色彩俱佳的精品,甚至是工匠们终其一生求之不得的。然而,就是这凝结了工匠们心血和汗水的成品珐琅彩瓷,制作完成后呈送皇帝,经皇帝本人御览定夺后,也仅留数件极其完美者,余者全部就地砸碎深埋土中,因而传世品极少,珍贵异常。

       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5厘米。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珐琅彩绘雉鸡、湖石、盛开的芍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其中,雌雉鸡羽毛通身赭色,而雄雉鸡则主导整个画面构图,其羽毛以多色彩料绘出,尽显珐琅绚烂夺目的华彩。画面色彩交互层叠、浓淡匀称细腻,富有立体质感。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有朱文“春和”红印,句尾有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


       关于这件玉壶春瓶的来历,那还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天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管会)有一项文物管理制度,允许外地有资质文物商店到津入户收购,但需提前到天津文管会报验方可携带所购文物出市。1960年仲夏的一天,北京韵古斋文物商店工作人员孙会元与耿朝珍来到文管会,随身携带的便是这件从天津军医世家潘芝翘手中购买的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天津文物鉴定专家云希正、韩慎先、顾得威几位先生鉴定此瓶后,爱不释手,积极推荐给市文化局领导,建议留购。最终,此瓶被天津文化部门收购,成为当时收购文物中单价最高的一件。

   
       这件玉壶春瓶,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有吉祥含义,画工精细入微,绘画图案取自清代宫廷画家手稿。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称之国宝名副其实。
(作者:赵晓月)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