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旧事一则

2018-04-28
 
        天津博物馆成立于1918年,初名天津博物院,由于历史原因,曾数度更名,1928年其改称河北第一博物院,并于1931年创刋《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第5期第1版全版内容是关于一幅出土残画的答读者问。

       1920年,直隶巨鹿县曾出土1幅残画,该画作者和年代无从考究,但据城内三明寺妙严殿碑记可知,宋大观二年(1108年)秋,河堤决口,大水冲入城中,此画应是与旧城同时被埋覆,而且此地曾挖掘出瓷器,上有元祐崇宁大观诸年号,因此断定此画必为宋大观二年以前之物。该期刊物以此为例,从读者关注提出的若干相关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4个加以剖析解答,读者提问涉及历史地理,衣着服饰,纸笔画法,文物保护等,话题种类丰富也不乏一定专业性。例如,读者问:“发掘旧城,当如何保存?”答:“当仿意大利保存pompeii庞贝旧城先例。疏剔其建筑器物,辟为考古巨观,美术家及游览者如置身八百年前汴宋古民环境中。庞贝旧城历史,见康南海《欧洲十一国游记》。”

巨鹿出土残画照片

        庞贝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欧洲十一国游记》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时所写,“其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该著作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来选择、理解异域文化,从多个局部和侧面反映了传统观念在西方思潮冲击下的反应和变化。

        从上述一问一答中,我们不仅看到当时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更为叹服的是博物馆宽广的文化视野,将意大利庞贝古城的保护理念与意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面向读者加以普及传播,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使民众从知识到思想均得到极大的收获。作为天津博物院的创始人严智怡,曾留学海外,1915年作为直隶省代表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期间考察了众多博物馆,并搜集了大量人类学图片、标本和实物,创建天津博物院之后,始终与英国、法国等博物馆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博物院在创建伊始便不是局限于本国本民族,而是开拓视野,放眼世界,力图打破因传统旧知识对于国家发展和民众思想的桎梏。

答客问
 
        天津博物院创办目的是开启民智,传播文化,通过提升民众素质来强国富民、摆脱列强欺压,实现救国报国的目的,而老一辈文博人忧国忧民、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新一代的文博人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作者: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