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顺利实施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现有各类藏品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是天津地区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天津博物馆为独立法人的一级博物馆单位,也是天津市省级文物保护机构。按照国家文物局“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部署,通过“天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站”及“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三级网络系统的建立,使得天津博物馆不仅具备馆内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条件,同时也应在天津市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成为天津市辖区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承担着全市博物馆环境监测调控指导及服务职责。
此项目得到国家文物局869万元资金支持。2014年1月依照有关规定召开专家论证会,并依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相应调整。在陆续完成招投标工作后,天津博物馆于2014年7月与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书,自此,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正式展开。天津博物馆始终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市文广局相关要求,严格履行有关程序,认真实施该项目。
首先,天津博物馆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通过所建立的“天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中心”(见图1),针对馆内展厅和文物库房,选择重点监测展柜或储藏柜及其文物,形成比较完备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估手段,实现环境数据实时采集和定时检测、数据传输、记录、储存、分析、管理、查询、交流以及扩展应用等需求。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无线传感实时监测系统;环境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离线检测分析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和协调机制。首创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以微信平台为依托,由文物保护部门定期公开监测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各职能部门配合处理问题。此机制充分发挥了各部门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作用,真正实现了“部门协作、资源共享、调整迅速”的目标,使预防性保护工作向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打破部门间信息交流壁垒,切实有效的解决了长期困扰各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对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环境质量调控进行有效的指导。
图1 天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中心
另外,在对本馆预防性保护水平进行提升的同时,构建“天津市区域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中心”。该中心建设主要由环境监测平台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服务装备三部分构成。其中,结合天津地区情况所定制的环境监测平台软件,上可接入“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下可连接天津市其他文博单位博物馆环境监测站平台。监测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则主要用于区域内接入各监测站的数据备份、运行、指导和服务。服务装备承担着区域内各监测站污染气体采样分析与仪器校正等服务工作。“天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站”系统现已具备接入“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的基本条件,为下一步区域中心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