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天津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成果丰硕

2022-06-13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就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战略部署。近一段时间,全市文物系统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正在迅速兴起学习热潮。


今年的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反映了文物见证时代风华、文物展现时代风采、文物滋养时代生活、文物助力时代发展的丰富内涵。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以线上互动参与的方式,不断提升新时代天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集中展现我市文物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喜迎党的二十大。



近年来,我市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迹视为城市之“宝”,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精心呵护、坚决捍卫城市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文物工作者不断增强做好文物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担当尽责、守正创新,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坚持重在保护,组织推动实施黄崖关长城龙凤岭段、千像寺造像、梁启超旧居、文庙、独流木桥等文物修缮工程。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激发市民关心文物保护工作、热爱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热情,特选取千像寺造像、北疆博物院等4处文物保护单位,以视频方式进行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在交流普及文物保护经验的同时引导更多市民关心关注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开展“我是天津‘文物守护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风采展示活动,引导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岗敬业、建功立业,激发广大群众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情,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利用水平。选取常年坚守一线的基层文博工作者,将他们的事迹制作成视频合辑,进行集中宣传,弘扬文物工作者恪尽职守的道德情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其他行业人员参与和支持文物工作,共同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展全市革命文物普查,联合编制晋察冀、冀热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整理出版《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图录》。在遗产日活动期间,推出追寻“红色足迹”——市民推介喜爱的革命文物主题旅游线路活动。从我市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和场馆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拟定“伟人风范·光耀千秋”、“英勇决战·走向胜利”、“海河沿岸·记忆流淌”、“红色曙光·印象天津”、“抗战烽火·英雄蓟州”、“峥嵘记忆·美丽滨城”等六条候选革命文物主题旅游线路,制作成H5长图征集活动移动页面,市民朋友可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从中点选自己喜爱的革命文物主题旅游线路进行投票,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有机融入红色旅游,形成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



我市文物工作者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在有序推进我市文物考古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组织实施大运河文化资源调查、石窟寺石刻资源调查。启动十四仓遗址前期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蓟州朝阳洞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考古的空白。近期完成的蓟州太子陵旧石器地点考古,文化堆积最厚处达到5.5米,并在5个连续地层堆积中出土石制品标本158件,是目前天津考古发现文化堆积最厚、连续地层序列最多、出土石制品标本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以往进行的区域系统调查和发掘成果,初步构建起天津地区距今10万年以来旧石器文化编年序列。来自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部的考古队员将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向市民朋友们汇报近两年来我市在太子陵旧石器地点、元宝岛明清墓地、李咀明清家族墓地等考古工作中取得的最新成果,让大家在文化遗产日期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考古工作,了解我市文物考古工作的最新动态。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彰显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让文物保护成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积极拓展天津文物资源对外交流渠道,向全世界讲好天津故事。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向市民展示汇报我市文博类全媒体(新媒体)发展成果,为我市文物事业再添新的亮点。


此外,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市文物局、市气象局将通过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向市区街镇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各委办局以及重点企业人员发送信息,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知晓度。各区文物部门和文博场馆也将举办“学条例、重保护、守传承——天津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线上展览”“梦想之志、力量之源——文化名人与名作”“红色遗址遗迹 等你来打卡”“文遗云工坊——彩陶钵体验修复活动”“云展览——让文物活起来 滨城不可移动文物微展览”“梁思成发现独乐寺90周年纪念展览”等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的百余项宣传活动。



(信息来源: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