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天博 少年”——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系列(四) “南开之父”张伯苓

2023-11-13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蕴含着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它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更是青少年道德培养的重要阵地。


天津博物馆小志愿者 魏昱源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各阶层的爱国志士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到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一路走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有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燃志之师”张伯苓的“中国不亡吾辈在”!这些无不是先辈们对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


"南开之父"——张伯苓


“历史 天博 少年”——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系列活动第四期,来自天津市南开中学的天博小志愿者魏昱源,将带您走进“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之一”——张伯苓先生,了解“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百年传承。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走过百年沧桑的南开大学,见证了一代代中国人自力图强、兴办现代大学的光辉历程,是中国现代高校发展的缩影,也成为“中华百年看天津”历史陈列的重要展示内容。

“自强之道,端在教育”,这是亲历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伯苓先生立下的决心。时年十八岁的他在威海亲历“国帜三易”,悲愤交集之后弃戎从教,1904年与严修创办“私立中学堂”,十五年后的1919年,五四运动大潮之中,“开风气之先”的南开大学宣告建立。首期学生中学号为62号的少年,就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世纪沧桑,巍巍荡荡”,南开大学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毁掠并化为焦土的高等学府,面对校园被毁、物资被掠的惨状,张伯苓先生凛然坚定地说:“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不灭者为南开之精神!”

“爱国三问,犹在耳畔”,1935年9月17日,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些厚重的时代叩问,经世传承、历久弥新,不仅在天津博物馆记录的厚重历史里回响,更指引着一代代新青年赓续传承、阔步远方。


小志愿者说


黎明前的夜格外黑暗寒冷,张伯苓先生和严范孙先生建立的南开学校以其微弱的火苗,为人们送去一丝光亮和温暖。两个甲子的沐雨栉风南开的火炬依旧热烈燃烧,为国家培养了代代人才。作为天博的一名小志愿者,我无比珍惜这次“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给了我一次重回南开建立之初,探寻来时的路的机会。作为生于新时代的南开学子,继承南开精神、讲好南开故事是我的责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南开人,我时刻铭记八十多年前,老校长张伯苓先生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敦敦教诲: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作为民族复兴的新生力量,我要继承南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接过历史的交接棒,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焕发光彩,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青春篇章,满怀豪情的创造新的辉煌!


天津博物馆公益讲解安排


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天博导览”

——点击“志愿讲解”

即可查看当天公益讲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