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千年前的秦岭雪景有多美?看看这幅赏雪“观后感”就知道了

2023-11-11

近期全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在这个雪花飞舞的季节,今日央视在《文博日历》栏目中,选用天津博物馆镇馆之一“雪景寒林图”,自今早6时推出,截至晚21时,浏览量已突破129万。天博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跨界融合,得到央视新闻的大力支持,积极探索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实现文物“出圈”,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冬渐深 雪渐紧

赏雪可以说是北方冬日的专属项目

千年之前的秦岭雪景什么样?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雪景寒林图》


01 全景式构图

带你领略千年前的秦岭雪景

峰峦沟壑间 云气万千

深谷寒林间 萧寺掩映

千年之前

范宽坐于山间 纵目四望

最终画出了这幅赏雪“观后感”



《雪景寒林图》

横160.3厘米、纵193.5厘米

全画布局工整 笔墨浓重润泽

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皴擦、渲染并用

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尽显

千年前的秦陇山川

就这样跨越时空的界限

气势磅礴地重现在了世人眼前



范宽与董源、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

开创了全景式的山水画构图

元代绘画点评著作《画鉴》

形容范宽的画为

“得山之骨法且超越唐世者”



这种宏大的全景式构图

后来成了宋代山水画的“范画”

山石、林木、水流、建筑

是构成一幅全境山水的“必需品”

而且画中的每一种事物

都要再细分出层次等级



由于画幅巨大

且早期的绢本宽度有限

《雪景寒林图》需要三幅绢本拼成

在北宋流传下来的画作中

这样的尺寸并不多见

因此这幅《雪景寒林图》

被赞为“宋画中无上神品”

它也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的范宽作品


02 至今保存完好 此画为谁而作?

历经近千年时间

《雪景寒林图》至今仍被保存完好

除了画绢自然变色外

几乎没有破损残缺


《雪景寒林图》上的鉴藏钤印

更难得的是

从1981年入藏天津博物馆以来

这幅画没有被修复过

除了与保存得当有关外

这与绢的品质也有一定关系


双丝绢经线是双丝,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交织成双丝绢


宋代院画盛行(院画指宫廷画家所画或接近宫廷画风格的绘画作品)

所以当时的绢为各代所不及

据研究 大幅立轴绢本《雪景寒林图》

采用了品质更好的双丝绢

不仅质地细密

且不易被灰尘沾污

因此以双丝绢作画即使历经千年

也能保存完好



北宋官方出品的“宫廷藏画名录”

《宣和画谱》中记

《雪景寒林图》曾收于宫廷御府

双丝绢也证实

这幅画甚至很可能就是为宫廷而作

03 放大看!画中这些小细节你发现了吗?由于《雪景寒林图》画幅巨大

所以画中一些细节就成了

不易被发现的“彩蛋”


彩蛋1:隐藏的署名

由于灯光、绢布的条件限制

画中的一处落款

很难单靠肉眼发现



不少“粉丝”会用高清设备拍摄后

再放大放大放大

才能隐约看到

树干上的“臣范宽制”


彩蛋2:小小的人

这幅《雪景寒林图》看起来

似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状态

但是只要仔细看

就会发现画中藏着一个小小的人



画面左下角有一处茅屋

一名女子半启门扉探着头

这名女子是谁?

她在探头张望着什么?

画中的这个“她”

或许正是范宽给世人留下的另一道谜题

无论是临窗赏雪

还是踏雪寻梅

都是平凡生活中的乐趣所在

千年前秦陇山川的雪景

跨越时空出现在世人面前

皑皑白雪也成为穿越时光

勾连古今的浪漫意象



天博将继续推动文博场馆与教育、旅游、商贸、传媒等领域跨界联动,增强天津文物的感知度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以新技术培育文博新形态、以新应用赋能文博新业态。相信围绕“文物活起来”多措并举,会使更多特色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社会关注热度和参与活力也将不断焕发。

(转自丨央视新闻)

个人预约
预约二维码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