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烈士吉鸿昌于1934年就义前写的遗嘱
1895年,吉鸿昌出生于河南一个贫苦家庭,他有过很多外号,老家人叫他“扁担楞”,是因为打小就是硬骨头,不愿被人欺,每次打架闯祸,父亲知道后往往抡着扁担追着揍;1913年的秋天,吉鸿昌不满18岁,赶上冯玉祥在河南郾城招兵,身高1米96仪表堂堂的少年就此应征入伍,此后十数年间,从士兵递升至军长,因为骁勇善战,有胆有谋,在西北军中人称“吉大胆”。
“九一八”事变后,爱国人士纷纷在天津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吉鸿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吉鸿昌对原来自己朴素的“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1932年4月,37岁的吉鸿昌在天津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笔党费就交了整整6万大洋。从此时到他1934年被捕就义,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1934年的初夏,吉鸿昌潜往天津从事抗日活动,他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不久,吉鸿昌在天津秘密训练抗日武装力量的事情暴露,蒋介石极为恼怒,下令尽快暗杀吉鸿昌,当吉鸿昌被捕的消息传出后,许多进步人士都呼吁释放吉鸿昌,中共党组织也曾多方组织营救,但吉鸿昌却请求组织停止营救行动,以避免无谓的牺牲。
在面临与亲人生离死别和家与国的抉择中,吉鸿昌的选择是:追随信仰,无悔忠贞。
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还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红霞吾妻,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你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他人留存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也托二三四弟照应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被捕仅15天后,北平大雪纷飞,站在刑场上的吉鸿昌泰然自若,他望着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捡起一根松枝,弯着身在地上写道:“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