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地下电台工作时所用的吸墨器

天津市和平区沙市道的福林里社区居委会在抗战期间曾经是中共河北省委秘密电台所在。就是在这样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留下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当时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姚依林化名姚克广,负责筹建并领导电台工作。他从外地调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地下党员王光杰,化名吴厚和,负责天津秘密电台的组建和运行。姚依林又安排东北军将领王瑞华之女、地下党员王兰芬假扮王光杰的妻子,协助开展电台工作。

在这幢三层小洋楼的楼顶,每天凌晨一两点钟的时候,王士光开始工作。三伏天的夜晚,别人都在屋外挥舞着蒲扇,他却躲在屋子里,把门窗捂得严严实实,用绒布把发报机的电键包裹起来,聚精会神地发报收报。从此,每当夜幕降临,“嘀嘀嗒嗒”一连串红色信号就会冲破黑暗夜空,不断传送着向上级组织汇报的情况,也传递着党中央的声音。1937年底至1938年11月,党中央和北方局给天津党组织的指示电报达七十余份之多。这些电文的内容直接领导了冀东地区20多个县包括蓟州、宝坻、宁河、武清等在内的抗日武装斗争,这场斗争参加的爱国民众人数达到20多万,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秘密电台发挥上传下达的联系作用,在党发动领导的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暴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使朝夕战斗生活在一起的假夫妻产生了真感情,1938年12月26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王光杰和王兰芬由假夫妻结成真伴侣,成就了一段革命加爱情的佳话。后来,八一制片厂以“秘密电台”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1939年5月为保证安全迁址,直至1939年8月,日伪势力渗入英租界,形势极为严峻,上级党组织决定停止电台工作,调王光杰、王兰芬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接受新的任务。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