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扬解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藏品与策展历程

2018-03-21
       2018年3月14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明尼苏达大学中国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柳扬应邀来到天津博物馆,为天津文博系统第三期“名师教室”学员及部分馆员带来讲座《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商周青铜器和清宫散佚玉器》与《“中国末代王朝的威势与华美”:一个全新展览的诞生始末》。



       柳扬,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美术史和考古学博士学位。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悉尼大学艺术史系、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明尼苏达大学中国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在澳洲与美国策划并组织十余个中国古代艺术展。迄今为止,共出版著作十余部,其中三部获得澳大利亚暨新西兰艺术学会 (Ar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 New Zealand) 图书奖,并多次荣获著名文化艺术机构颁发的研究奖金。目前,在美国国家人文学术基金会 (NEH)、亨利?露丝基金会 (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罗斯和卡朋特基金会 (The E. Rhodes and Leona B. Carpenter Foundation)、布莱克摩尔基金会 (The Blakemore Foundation) 及北山堂基金会的资助下,整理和研究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青铜器。








       海外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重镇,非美国莫属,而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主讲人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商周青铜器和清宫散佚玉器》讲座中指出,该馆收藏的两百余件商周青铜器多是本地富商皮尔斯伯里 (Alfred F. Pillsbury) 于20世纪上半叶经古董商卢芹斋之手入藏。皮尔斯伯里专注于收藏器形多样、造型美观且具有雕塑趣味的青铜器,因此他捐献的商周青铜器极富特色,其中不乏国宝级重器,如一件晚商鸮形尊,惟妙惟肖,是同类中最为精美的作品。此外,该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玉器同样精品荟萃,不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涵盖数千年的中国玉器发展历史,同时还拥有一些清宫散佚的国宝级文物,如一座乾隆御制、表现《兰亭集会》的大型玉山子等。讲座利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丰富收藏,为听众展示了青铜礼器从商末到东周的演进。与此同时,主讲者结合具体器物,与听众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商末的象纹如何从南方传到中原、铸造工艺的线索又怎样帮助推断青铜器的产地等。另外,讲座还利用馆藏清宫散佚玉器,叙述了乾隆皇帝追求“玉图画”的美学趣味。






       在《“中国末代王朝的威势与华美”:一个全新展览的诞生始末》讲座中,主讲人介绍,举办临展和特展是博物馆吸引观众并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推陈出新、创造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展览乃是所有策展人一直面临的难题。不久前,主讲人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推出展览“中国末代王朝的威势与华美”。该展旨在表现清代鼎盛时期的帝国威势及辉煌艺术,展览精选馆藏两百余件清代珍品文物,共分为十个单元,依次表现幽暗、繁华、秩序、人民、帝王、佛陀、天尊、后宫、山林和光明等主题。为使观众深入体验清代的繁华与艺术,展览还特邀舞台艺术大师罗伯特·威尔逊 (Robert Wilson)联合设计,并在展厅营造了一个集灯光、色彩、音响和气味于一体的全方位观展效果。在策展人与艺术大师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展厅都尽力为观者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而展厅之间的过渡也如同戏剧般层层递进,观者会看到幽暗让位于明亮、密密麻麻紧随着空空荡荡、严谨的秩序对应着松散的浪漫。这些独特的艺术效果不仅为观者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艺术体验,同时也帮助观者跨域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清王朝的威势与华美。讲座中,主讲人围绕展览主题,将这个奇特展览的创意萌生、故事编排、展厅设计,灯光/音响/气味调度等具体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并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整场讲座主题突出、形式新颖,主讲人柳扬围绕文物与展览主题进行了详实而全面的讲解,让听众深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