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博物馆高峰论坛开幕!
开幕式现场 文博圈摄
11月13日上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高峰论坛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拉开序幕,90多个单位的200余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致辞 文博圈摄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 于平致辞 文博圈摄
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阚跃致欢迎辞 文博圈摄
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文博圈摄
众多馆长和专家们将在今明两天,围绕新时代文物在博物馆中的保护应用、如何激发文博事业新活力、博物馆文创、博物馆数字化、跨区域合作、馆校合作等专项主题展开讨论。
博物馆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文博圈摄
单霁翔院长作主题报告
11月12日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了《匠者仁心——一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追求与梦想》的主题报告,为出席高峰论坛的嘉宾们提前奉送了一道大餐。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主题报告 文博圈摄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主持报告会 文博圈摄
单霁翔和大家分享了近几年来,故宫如何为观众提供更好、更便携的服务,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博物馆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教育、展览,以及国际文博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精彩内容, 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11月12日晚,主题报告现场 文博圈摄
本次论坛由《博物院》杂志社、北京博物馆学会、广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主办,中国园林博物馆承办(文博圈 张海雁)。
参会嘉宾合影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摘自习近平《致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贺信》
议程安排
(具体议程以正式活动为准)
一、 开幕式(11月13日星期一)
主持人:崔学谙(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秘书长)
二、 主旨发言(11月13日星期一)
主持人:刘超英(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
三、 专题讨论:跨区域合作(11月13日星期一)
主持人:刘文涛(南京博物院副院长)
点评人:赵笑洁(北京郭沫若纪念馆馆长)
梁丽辉(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
刘文涛(南京博物院副院长)
四、 专题讨论:博物馆文创(11月13日星期一)
主持人:韩战明(首都博物馆馆长)
点评人:崔波(中国文物报社报纸编辑中心副主任)
曾超群(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
严洪明(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
五、 专题讨论:博物馆数字化(11月14日星期二)
主持人:胡锤(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点评人:宋向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祁庆国(北京市文物局信息中心主任)
丁毓玲(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
六、 专题讨论:馆校合作(11月14日星期二)
主持人:黄琛(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主任)
点评人:唐志强(中国农业博物馆综合部主任)
高付元(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黎亦淮(广东鸦片战争博物馆副馆长)
发言提要
1
博物馆的文化创意特色——以广西博物馆为例
广西博物馆馆长 吴伟峰
广西博物馆的文化创意历来特色,陈列展览设计了专门的室外场所,内外结合,动静相辅,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开国内室外民族文化展示先河,印象刘三姐也受到启发。
结合博物馆优势开展文化技能扶贫,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结合起来,开创了极富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桂绣”工艺品。在广西首创“文创市集”和文化创意空间 ”。
在馆内设立广西传统工艺展示馆,展示、制作、销售一体,开创了博物馆+公司+农户的模式,孵化、培育了广西一流的文化产业公司,增加文化传播发展的线路。展览内容增加了“广西非遗美食展示馆”,“非遗传统工艺馆”,好看好吃好玩形成海洋文化、边关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一带一路等十五个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
2
“丝路帆远”行万里
福建博物院副院长 张焕新
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福建省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唯一省份。
从2011年开始,我们用三年的时间,联合中国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七省45座城市博物馆,特邀上海、江西两地,策划举办了“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
这个展览共荟萃了300余组件的文物精品。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对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中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共赢、繁荣共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
3
以观众为导向激发文博事业新活力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李峰
随着社会发展,博物馆传统职能的内涵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以展品为导向”的办馆方式逐步被“以观众为导向”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博物馆作为代行文物保存与研究职能的机构,其最终目的是要将文物藏品的内核带回到公众的视野,让尽可能多的公众得以享受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与财富。
因此,在思考博物馆新定位、新角色的基础上,我馆通过线上线下、馆内馆外的系列实践,以“互联网+”项目、社教活动、展览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等途径吸引更多人群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打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博物馆。我们相信公众更应该是博物馆的主人,而博物馆人只是引导者和激发者。
4
新时代文物在博物馆内的保护利用
南京博物院院长 龚良
5
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实践与思考
河北博物院院长 罗向军
发言梳理理事会制度在国外博物馆产生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对国家级试点博物馆和部分省级博物馆调研数据为依托,客观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博物馆在理事会制度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对我国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进行了创新性思考,并提出了今后在中国博物馆实现理事会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6
以展览为核心的博物馆业务发展体系建构
天津博物馆馆长 陈卓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又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下,以展览为核心的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均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建立、健全策展人制度,拓展策展人团队的组成;以展览促进文物学、美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博物馆相关科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以展览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将公共服务、宣传教育等贴近民生的项目与展览融合的更为紧密;通过展览来引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一系列工作均成为博物馆业务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展览架起博物馆区域交流的桥梁:
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办展的实践为个案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 杨琪
博物馆的区域合作,不仅是地理范围内馆际联合,更多的是博物馆之间展示、研究、收藏、宣传的文化交集。展览在博物馆区域交流合作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办展的实践为个案,从博物馆展览体系的建立,到展览推广及其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形式,探讨博物馆合作的模式和路径。
8
大湾区背景下的深港澳文博合作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 蔡惠尧
深圳博物馆自1981年建立以来,利用区位优势和文化同源性,与港澳地区文博机构展开多领域、多层次的持续交流合作,涵盖考古、展览、培训、学术研讨、学术研究、讲座、论坛、参观学习等业务范畴,始终处于与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的前沿。
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深圳博物馆要利用湾区经济结构开放、资源配置能力高效、集聚外溢功能强大、国际交往网络发达等特点,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担当合作龙头,不断与港澳地区文博机构拓展合作广度,挖掘合作深度,在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及文物保护等方面再创合作新亮点。
9
探求自然与人文跨界融合办展的新途径
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 严洪明
今天,跨界合作已成为博物馆创新发展的热门话题。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如何创新突破?跨界合作是一条新途径。
现代自然博物馆应当承载起“用自然的视角看人文、用人文的视角看自然”的使命,运用科学和历史的思维,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去探索文物背后的科学,阐释人类文明在起源、发展、兴替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体现文化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之间的密切关系,使自然类展览因加入人文因素而更加有趣,人文类展览因加入自然素材而更加精彩。
文章用跨界合作的理念,对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策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就跨界融合的展览形式及其展览优势与意义等作了阐述。
10
博物馆跨区域合作的实践与展望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 胡江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闭幕为博物馆开启了发展的新时代。从一带一路博物馆跨区域合作到非遗发展与跨区域合作,中国博物馆界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断实践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一、博物馆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谈合作的核心价值观。
二、博物馆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思路。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的多边互动谈合作的功能定位。
三、上历博跨区域合作的新展望。从展览合作、城市联盟、国际组织和文化强市/省谈合作的项目策划。
11
馆际交流展览形式、内容及其思考
唐山博物馆馆长 鲁杰
馆际展览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人员的交流、藏品的交流、学术的交流等,而展览交流是其中最为普遍的交流,是馆际交流的核心形式,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馆际交流甚至等同于展览交流。
我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以及对各地博物馆馆际交流工作的学习了解,对馆际展览交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馆际展览交流应从各馆实际出发,多种交流形式并存,在“强强联手”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拓展空间,进行“强弱联合”甚或“弱弱得强”。从而使展览交流从松散的集中合作达成战略性运营的集群联盟。
12
社交展览
——新时代下唤醒博物馆里休眠的非主流文物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 王丹
通过对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藏品种类、数量以及展厅条件的分析,提出这样的现实:博物馆里大量的“非主流文物藏品”常年沉睡在库房没有面向公众展示的机会。
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近年来举办的跨地域古磁窑、古玉器两大系列展览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跨行业举办的《花木邂逅》、《丝路寻石》两个临时展览为案例,探讨了在新时代下对博物馆跨区域合作的理解,即合作方式不仅有传统的博物馆之间跨地域的联合办展,还可以有结合我国观众越来越趋于个性独立的特征,让观众提前介入展览、参与办展过程、分享展览的快乐的新型跨行业的展览模式——社交展览。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交展览的魅力,阐述了对新时代下举办跨区域社交展览是为数众多的非主流藏品创造上展机会的有效手段。
13
中小博物馆的文创工作思索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 林冠男
面对博物馆未来的文创工作,尤其肩负着省、市文创试点单位的重任,我们虽信心满满,但也深感压力,并有所困惑:
一、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将不仅要求博物馆能够外向地宣传、主动地推介,更涉及到诸多文物版权等知识产权、版权的专业法律问题,在博物馆的人员岗位上也需要考虑到有具备专业文物知识产权版权法律知识的人才以应对未来所面临的相关事件,这些必定要迫使博物馆内部结构、运营机制进行适当调整,这对整个行业来讲都是个不小的转变与挑战。
二、面对未来将会发生的文物版权侵权问题,博物馆人所应持有的立场和态度问题。博物馆在维护自己的文物版权时,所应坚守的底线应该在哪里。
三、 探讨中小博物馆现阶段文创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14
传奇不易创造:探索中小博物馆的文创之路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 黄海妍
博物馆文创开发是当下博物馆界一个热门的话题,备受关注。
一方面,国家非常重视并鼓励博物馆文创开发,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国内多个大馆如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文创开发做得红红火火,精彩纷呈。
另一方面,不少中小博物馆在文创道路上却走得不太顺,遇到了不少困难,包括资金投入、开发经营模式、人才配备、自身资源梳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总之,对于中小博物馆来说,文创开发的传奇不易创造,要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必须不忘初心,紧扣自身的特色。
笔者从服务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文创方面的一些做法出发,抛砖引玉,探索中小博物馆的文创之路。
15
博物馆文创之路——以浙博为例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 蔡琴
浙博文创产品的设计立足于自身藏品和浙江特色,除馆藏精品的文创开发外,也为自办和引进的特色展览制作相关文创商品,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浙江省博物馆的文创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类:
1、馆藏精品系列文创产品,如《凤凰和鸣》古琴CD礼盒套装;
2、配合展览开发的相关文创产品,如《守望千年》展系列文化产品,《富春山居图》合璧展系列文化产品 ;
3、艺术授权,包括传统的艺术授权和文创艺术授权。
经过多年的努力,浙博文创工作硕果累累,多次亮相各大展销会,也屡获大奖,得到业内的肯定。2016年,浙江省博物馆成为十家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示范单位之一。
16
在博物馆雕刻美和时光
用匠心原创传递历史的精致与悠长
——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博物馆副馆长 谢晓婷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近年来国内博物馆关注的焦点之一。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经营至今已逾十年,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团队,不断开拓经营渠道,围绕馆藏资源开发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同时,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十分注重整合资源,与展览、教育等业务工作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大客户平台和“互联网+”优势,为下一步文创事业质的提升做好了前期准备,逐步实现“在博物馆雕刻美和时光,用匠心原创传递历史的精致与悠长”的苏州博物馆文创精神内核。
17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一环
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 王玉鹏
“让文物活起来”,既是党和国家对全国各级博物馆、纪念馆提出的新要求、新方略,也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让文物活起来”的途径、方式有很多,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选择。
结合武强年画博物馆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和解读,从中发现和提炼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多方面的价值、底蕴和精髓,并将其创意设计到文化创意产品当中,使之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二是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样的文创产品才会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三是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产品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之最大程度的被人们认识、认可和接受,从而打开市场,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8. 开创的恭王府,打造文创2.0
恭王府博物馆 文化创意与经营部副主任 王婷
19. 让文物更精美,让展览更精彩
------略谈低反射夹层玻璃应用
北京玻名堂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苗晓刚
20
创新求变,以人为本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信息化建设介绍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 黎胜昔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改变了博物馆内部管理方式和服务观众的方式,信息化时代给博物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多年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求变,早在二十年代九十年代,本馆实现办公网络化和博物馆官网的建设。
进入二十世纪,本馆顺应信息化发展,结合实际,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不断完善博物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智慧安防平台,完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的测绘,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建设,建设智慧服务平台,采用各种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业务水平和观众服务水平。
21
广东省博物馆项目管理与实践
广东省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 黄青松
文博信息化已经经过近30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取得诸多成果。然而,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事业也不断拓展和完善。
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博物馆业务能力和精细管理都是每间博物馆要面对的问题。广东省博物馆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广东省博物馆项目管理系统。
该系统立足自身业务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对广东省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对藏品(物)、 观(人)、业务(事)等各类数字资源与数据进行组合,并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空间信息等技术为手段,构建了统一的综合应用与服务管理体系。
22
走近智慧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 张小朋
在认知博物馆的核心业务和充分把握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智慧体的原则,合理发展出智慧博物馆的基本模式,促进博物馆工作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23
让前沿科技拥抱红色文化
西柏坡纪念馆信息中心主任 梁金玲
为提高观众的观展体验,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西柏坡纪念馆历来注重高科技展示手段在陈列展览中的运用。近年来,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为顺应时代对纪念馆的发展要求,我馆加大了建设力度,成立专门机构致力于数字化建设,在提升陈展质量及更好地服务观众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
分享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西柏坡纪念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已经完成并上线运行的几个板块;
二、重点介绍西柏坡纪念馆AR(增强现实)智能导览系统;
三、西柏坡纪念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展望。
24
北京自然博物馆体验式互动展示及教育
北京自然博物馆书记 李建文
北京自然博物馆信息化始于2003年第一版网站建设,15年来,紧紧围绕博物馆的管理、科研、展览和科普教育等业务的需求展开,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
一路走来,我们借鉴国内外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陆续完成了多个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管理秉承的理念是:立项前,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公众、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以最新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充分论证;实施中,严格管理,结合实际;完成后,突出绩效,注重运维。
案例介绍的是几个典型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项目:藏品照相室建设、藏品数字化采集加工(一期)、藏品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科普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三维虚拟互动课件开发。
25
文博信息化宜加强馆校合作
上海大学副校长 段勇
26
博物馆课程入名校学分
——广州博物馆“馆校合作”新探索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 罗兴连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广州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发挥博物馆优势,与各中小学校、少年宫等教育机构建立紧密联系,除了将展览、讲座送进校园等方式外,也积极探索更加深入有效的“馆校合作”模式,继2010年开始将“通草画艺术教育课程”引进越秀区少年宫以来,2017年本馆牵手本地名校广东实验中学合作,在该校专门开设特色选修课——“广府历史文化专题课程”。
该课程持续整个学期,成为该校面向高一学生的选修课之一,修满课程将获得高中学业阶段的2个学分。该课程凭借系统的课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7
馆校衔接 共促成长
——厦门博物馆馆企合作深化馆校衔接新举措
厦门博物馆副馆长 陈娟英
厦门市博物馆努力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馆衔接”示范点的教育功能,立足展览和文物资源,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工作。
一、努力将学生“引进来”。举办主题多样的展览;依托互动设备吸引学生:依托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未成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组织形式以适应孩子们的不同需求;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二、积极“走出去”,与学校共建。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带到学校。厦博将“闽南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作为“校馆衔接”活动的“重头戏”。
三、馆企合作,深化馆校衔接新举措。厦博与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进行深度合作,设计开发出更多的可以面向全球中小学生的教育和体验课程,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8
一加一大于二——馆校共建跨界聚合新力量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馆长 王英翔
作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最活跃的形式之一,馆校共建已成为当今时代博物馆发展的一种主旋律。坐落于大运河边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落数年来专注于针对青少年观众的社会教育,做出了馆校共建的独特经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工美群落以“知识+实践”为内核,打造出了“合作+共赢”的社教模式。
我们立足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中小学“第二课堂”平台、“文化使者”成长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与输出,服务学生、服务观众、服务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院校的力量也随之流动进博物馆,从而形成了馆校两股力的良性循环。其成果就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能地交予学生。
29
从互动到延伸,从辅助到自主
——南通博物苑“馆校合作”的实践探索
南通博物苑苑长 杜嘉乐
南通博物苑秉持“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宗旨,进一步丰富“馆校合作”的形式,开展了“小小讲解(科普)员”“博物馆游学”“爱鸟周巡展”“少年民乐会”等活动,并逐渐探索从辅助学校教育转变为主动与学校对接,与考试大纲对接,自主地开发出系列知识讲座。
同时还进一步将目光瞄准幼儿园和大学,利用苑藏资源为学龄前儿童开展认识自然的感性教育活动。利用大学的智力资源开展“大学生博物馆节”,推出大学生志愿者课堂。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新的人生道路。
30
深挖馆藏资源特色,打造优质教育阵地
天津自然博物馆 杨柳
天津自然博物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宗旨,对待博物馆教育工作不遗余力,因地制宜,结合馆藏优势不断探索,努力为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有利的资源和空间。
重视非正规教育的力量,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用高品质的展览和活动打造博物馆精品教育,逐步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起中小学生在博物馆中学习成长的长效机制。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合作互动,形成育人整体合力。成立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跨界融合,满足中小学课程和素质教育需求。
31
读城:探析博物馆服务青少年受众的创新之道
首都博物馆馆长助理、宣教部主任 杨丹丹
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深层发挥一直是博物馆人不断追求的目标,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青少年群体必然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博物馆人意识的更新,在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方面涌现出诸多有益尝试。
但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力欠缺、持久性不足乃至核心受众定位不清晰等问题仍然存在。首都博物馆打造的《读城》项目,大胆尝试以青少年为核心受众,秉承展教深度融合的办展理念,对青少年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实践创新做了有益尝试。
1、新的角色转变。
2、新的思维导图。
3、新的互动空间4、新的体验模式。
日程安排
摘自 文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