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主题活动带你发现美、创造美

2016-08-26
    刚刚过去的两个周末,天津博物馆宣教部精心策划的“衣——发现服饰上的美”和“食——传承面艺文化”活动如期举行,小朋友们在天博社教专员的带领下在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
    “衣——发现服饰上的美”活动中,天博社教专员为小朋友详细介绍了服饰背后的历史文化,包括衣服的由来、发展,传统服饰的结构、特点等,从原始社会先民简单粗陋的服装到清代满族人繁缛华丽的服饰再到民国时期彰显女性柔美气质的旗袍,服饰的发展演变反映出了人类文明历史前进的步伐。


    为了使孩子们对传统服饰形成更直观的认识,天博社交专员带领大家参观了“燕赵大地——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的第一部分“衣”,共同欣赏了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服饰。天博社教专员还特别为孩子们介绍了官服的特征以及清代官服的等级制度,带领小朋友们通过官服上的补子判断官品。小朋友对于补子上的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纷纷猜测各种动物所代表的官位等级,并向社教专员提问,通过互动学习,孩子们对清代官服也有了初步了解。
    动手环节制作的作品以展品“红色缎全绣花卉蝶纹氅衣”为原型。小朋友们认真聆听天博社教专员的讲解,详细了解了这件展品的特征以及不同部位的专有名称,例如立领、疙瘩盘扣、右衽、滚边等。在社教专员的指导下利用陶泥填充轮廓成型,并用轻粘土和彩面制作五颜六色的纹饰图案进行装饰。在制作过程中,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精美的传统服饰装饰作品。
    8月20日举办的“食——传承面艺文化”活动以制作传统面食为主题,天博社教专员为小朋友介绍了人类饮食的发展变化历程,由原始人最初食用的生食,发展到伴随火的使用出现的熟食,再到色香味俱全的满汉全席,传统饮食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每个朝代都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在中国传统饮食之中,面食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人在很多民俗节日中都会制作有不同种类的面食。天博社教专员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满汉全席中的“豌豆黄”、祭祀太阳神祈求粮食丰熟的“太阳糕”、二月二春龙节中祈求风调雨顺的“龙耳(饺子)、龙须(面条)、龙鳞(蒸饼)、龙皮(煎饼)”、九九重阳节的“蓬糕”等,孩子们通过社教专员的详尽讲述了解到了中国传统面食的制作方法及其蕴含的祈吉求福之寓意。
    活动中,天博社教专员提出了很多问题让小朋友们思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活泼热烈。通过互动交流,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分享了快乐。在了解了中国传统饮食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色面食后,小朋友们开始了动手制作环节。
    孩子们将彩面揉制成团后碾压成饼状,利用小工具和模具进行切割成型,并用五颜六色的彩面制作花纹装饰,点缀形状各异的“面食”。每个孩子的作品都独具特色,有可爱的小刺猬、小兔子、小猪,还有饺子、花糕等,既学到了传统面食文化,又学会了花样面食的制作方法,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