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市井百态 品民间风韵——天博京津冀民间收藏展主题活动排定

2016-08-05
    为配合刚刚开展的燕赵大地——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天津博物馆宣教部以展览五个版块--衣、食、住、行、乐为依托,围绕与京津冀三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风俗特色,提炼出易于孩子们理解的内容,设计了“观市井百态 品民间风韵”京津冀民间收藏展系列活动,通过六项亲子活动,激发孩子们了解京津冀历史文化的兴趣。




 
衣——发现服饰上的美
    清末民初京津冀三地汇集了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的人士。社会各阶层的服饰各有不同,品类多样,上到帝王贵胄,下到平民百姓,或尊贵雅致或大气华美,无一不反映出芸芸众生的旧日模样。氅衣、旗袍、马褂、绣花鞋、虎头鞋这些别具时代特色与地域风情的服饰承载着人们满满的时代记忆。
    活动期间,天博社教专员将为小朋友们讲解京津冀地区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并利用陶泥与轻粘土制作服饰中的精美纹饰图案,带领大家发现服饰中的美。
    活动时间:2016年8月13日上午10:00




 
食——传承面艺文化
    民以食为天,食文化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作为都城文化圈的京津冀三地,其饮食风格既带有皇家、王府的精致,又汇聚和融合了各地、各族美食的精华,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美味佳肴。特别是面点,在中国人民的饮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元宵节这一天,有蒸“刺猬驮元宝”、“老鼠拉木锨”、“麦垛”等花样面食的传统。
    此次活动,社教专员将与孩子们分享中国传统面点文化的起源、寓意,并通过教授孩子们手工制作“刺猬”、“老鼠”、“兔子”等花样面食,帮助孩子了解京津冀地区传统的面食文化。小朋友们也可以充分发挥创意,在面食上用彩面制作多姿多样的纹饰,装点传统面食,展现面艺中的美。
    活动时间:2016年8月20日上午10:00
 



住——我是小小建筑师
    京津冀三地的建筑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姿。北京的宫殿、府邸、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河北的传统民居,以及三地的居室陈设、生活器用,构筑出不同的功能空间,呈现出居者的文化追求与享受,一景一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是小小建筑师活动以京津地区四合院的历史文化为依托,为小朋友介绍北方四合院的建筑体例、类型、格局等知识,孩子们还将亲手制作四合院模型,深入了解四合院的内部结构,感受建筑中蕴含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2016年8月27日上午10:00
 


 

行——手工玩转桥与船

    舟车行旅,路畅人和。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京津冀三地与外界的交流,推动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三地交通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色。
    从地理位置上看,天津是“九河下梢”,濒临渤海,水是理解天津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天津城市的交通文化也围绕着水而展开。大红桥、解放桥、金华桥、金汤桥等一座座雄伟壮丽的大桥构成了天津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客船、货运船、滚装船、油船等用途各异的船是沟通水路的重要工具。
    此次活动将以天津的桥与船为例,介绍天津的交通文化。社教专员将会指导小朋友用冰糕棍建造属于自己的桥与船。通过手工制作解读天津交通的发展,感受京津冀三地交通文化的魅力。
    活动时间:2016年9月3日上午10:00
 



 
娱——京剧旦角的头饰
    京津冀地域相连,文化一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京剧艺术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割舍的牵连。天津地处中国大陆南北通衢要冲,百业辐辏,文化多元,为戏曲艺术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有“戏曲之乡”的美誉,京剧票房遍及各社区。“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成为百姓口中的京剧名角成名模式。天津吸引着众多京剧名角登台献艺,程硯秋、余叔岩、孙菊仙等京剧名角在天津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活动中,社教专员将向小朋友们介绍与天津有关的京剧名家名票和相关知识,并以京剧中的旦角为例,带领小朋友们利用彩色轻粘土与卡纸制作精美头饰,通过动手实践管窥京剧的非凡艺术魅力。
    活动时间:2016年9月10日上午10:00
 



 
乐——北狮造型艺术体验
    京津冀三地娱乐文化多姿多彩,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
    活动中,社交专员将为小朋友解读北狮和南狮的异同,带领孩子们用轻粘土制作立体舞狮狮头,重温京津冀地区舞狮的魅力。
    活动时间:2016年9月17日上午10:00

活动地点:天津博物馆四楼共享空间
报名热线:83883000
个人预约
预约二维码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