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品国内唯一 千年文化独家分享 天博馆藏 举世无双

2012-05-15

 根据不久以前的文物核对工作显示,天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总数已达2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已达14万件, 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邮票等传世文物和历史文献、地方民间工艺及天津地区出土文物等多个门类,其中尤以古代陶瓷器、书法、绘画、砚台、钱币以及中国近代历史文物、文献最为突出。
    在此,我们将天津博物馆内诸多宝贝当中的几件挑选出来进行展示,其中有的甚至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罕见珍品。
    睁大双眼、屏住呼吸,镇馆之宝来了。
    天津博物馆的藏品,有的是从社会征集而来,有的来自各界人士的捐赠。天津博物馆的收藏,一直以来便以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些藏品不仅门类齐全,而且每一类别都自成体系,时代跨度更是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均有涉及,可谓琳琅满目,其中更不乏堪称国宝的名贵珍藏。
    例如:“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黄玉猪龙”,不仅是红山文化的典型玉器,更是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西周克鎛”,造型雄浑,纹饰精美,是青铜乐器中的重器,驰名海内外;“西周太保鼎”,是罕见的四足方鼎,形制优美独特,铸造工艺精湛,是享誉世界的青铜重器;“战国行气铭玉饰”,是罕见的刻铭玉器,铭文内容是我国目前关于气功的最早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战国楚王鼎”,以形制独特,铸造精美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唐摹晋王羲之草书《寒切帖》卷”,是国内最早的王羲之草书摹本之一,较完整地保留了其书法原貌,飘逸出尘,是书法史上的赫赫名迹;“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是目前仅存的两幅范宽的画作之一,以气势磅礴、笔墨精良堪称山水画成熟时期北派的代表作,被誉为稀世珍宝;“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以保存文字多,摹刻清晰成为研究我国文字流变的重要资料;“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雏鸡玉壶春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御用珍品,留存极为稀少,工艺卓绝,美轮美奂。此外,还有很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如上世纪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二十一条》,其原件即藏于天津博物馆。
    北宋 雪景寒林图
    此幅水墨作品出自北宋时期山水画一代宗师范宽之手,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原属圆明园收藏。
    范宽的传世作品《雪景寒林图》在大陆仅存一件。此画是范宽的代表作,尺幅恢弘,为三拼大幅立轴,图绘雪后的山川景象,享誉海内外。《雪景寒林图》堪称绝世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事实上,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幹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
    此外,《雪景寒林图》流传不明的历史让它更是成为一个谜,甚至有专家质疑此幅画作是否为范宽真迹。
    图上之印“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从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处。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上有“焦林”“焦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
    其后见录于《墨缘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被清宫收藏。

    清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明清时期的官窑御用瓷器很有名,最著名的是“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此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此件乾隆御用赏瓶也是国内仅存的一件,天下无双,堪称国宝。
    它的胎质莹白温润,瓶颈部蓝料彩绘蕉叶纹,瓶身绘有雉鸡、湖石和盛开的芍药,在雉鸡的画法上,雌鸟色泽暗沉,而雄鸟却主导了每个画面的构图,其华丽耀目的翎毛尽显珐琅彩富丽多姿的华彩。画面的色彩交互层叠、浓淡匀称细腻,富有立志质感。腹部采用工笔花鸟技法绘雉鸡、湖石、盛开的芍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此外,它的纹饰空白处有墨书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有朱文“春和”印,句尾有白文“翠铺”和朱文“霞映”两方印。瓶底楷书“乾隆年制”四方字框款,造型高雅,纹饰精美,是诗、书、画、印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据说,珐琅彩瓷原为皇帝御赏器,制作极为精美,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其特点是胎质细腻轻薄,在制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损坏,同时由于其胎质轻薄,在上面绘画、题诗就更加困难,因此成品率极低。在有限的几个成品烧制完成之后,还要经过皇帝亲自挑选,除了被皇帝选中的一个之外,其他的成品要当着皇帝的面毁掉。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黄玉猪龙
    红山玉猪龙又名兽形块,高14.1厘米,宽10.4厘米。
    该佩玉玉质纯润,质地为青绿色岫岩玉。其猪首龙身呈C形,大头,双耳竖立,巨目圆睁,双唇紧闭,鼻部有多道皱纹,周身光素无纹,背部有两个对穿孔,较为少见。此物风格古朴浑厚,极具神韵。猪首龙身形的神兽可能是红山文化先民用以祈雨的神灵崇拜物。此物质色纯润,雕琢精细,不仅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也是同类器物中最精美者,距今有5500多年历史。
    商 月有蚀卜骨
    此为牛胛骨,长15.2厘米,宽2.5厘米。月有蚀卜骨是商代武丁王时期刻辞,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正面刻27字,占卜旬日内吉凶。反面刻7字,记录了壬申夜月有蚀的情况。其珍贵之处在于,这些文字不仅是世界上有关“月食”的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之一,而且是推算确切年代的可靠依据,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列为重要标本,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西周 太保鼎
    西周太保鼎,通高57.6厘米,方形,四足二直耳,耳上有垂角双兽,作攀附状,腹壁四隅起棱脊,腹饰兽面纹及垂叶纹。柱足饰兽面,有棱脊,中部附圆盘。造型优美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内壁有铭文“大(太)保铸”三字。传系清季山东梁山出土,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
    此鼎为国内唯一一件,历经众多名家收藏,是享誉海内外的青铜重器,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堪称国之瑰宝。

摘自每日新报

个人预约
预约二维码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