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丨笃定的信仰

2024-07-01

如果信念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

红色是主旋律,信念是最强音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岁月峥嵘,

革命文物因历史厚重而生机勃勃;

历久弥新,

红色基因在传承中更加光彩熠熠。


革命文物所蕴藏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熠熠生辉

激励人们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照亮着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前路。

天津博物馆精心录制馆藏革命文物系列讲解视频,为党庆生,致敬先烈!


  


笃定的信仰 



《潜伏》这部电视剧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剧中主人公余则成在天津潜伏的故事深入人心,其实,在解放前夕,像余则成这样潜伏在天津的共产党人,他们真实的故事比电视剧还要精彩,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故事就发生在天津。

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这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是曾经领导北方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工作的中共中央北方局,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在天津的办公驻地,也是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期间曾居住过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适应不同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中央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革命工作。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以天津、北京为中心,将革命火种传播到北方的各个地区,掀起北方大革命的高潮,推动华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全国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高文华,曾任河北省委书记。1935年他和妻子贾琏带着子女来到天津,任北方局书记,任职期间,以商人的身份通过谈生意的方式向其他革命工作者传递信息,上演了一部真实的潜伏大剧。这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就是高文华一家初到天津时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曾经的办公地。

1935年,天津与正在长征路上的中央失去了联系,工作上得不到中央的及时指导,经济上没有中央接济,加之当时华北水灾,遍地灾民,其困难可想而知。高文华想尽办法筹集经费,但收效甚微。没有经费,同志们不能出差,无法开展工作;没有经费,北方局机关和同志们租住房屋的房东时时催要房租……一次,他的大女儿因饿得受不了,就去城郊田野里捉蝗虫,拿回家,偷偷烧着吃。高文华看到了就严厉责备妻子,他说:“我的公开身份是商人,商人的女儿怎能烧蝗虫吃?左右邻居看到了谁还相信我们是买卖人?如果暴露了身份,会给革命组织造成重大损失的。”

高文华还患有严重的肺病,经常吐血。由于没有药物,只好喝盐水治病。看到高文华营养不良,病情恶化,家里人非常着急,就想把挂在门外的一块腊肉取下来吃,但高文华坚决不同意。因为高文华的公开身份是商人,那块腊肉是用来装门面、摆阔气的,同时也是地下党同志前来联系工作时报平安的标志。家里人多次把这块腊肉取下又挂起,始终没有吃掉。

在这样一个极度困难、几乎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高文华夫妇不得已做出了最残酷的决定——卖子筹党费。他们带着万分悲痛,含泪卖掉了自己年仅4个月大的儿子,卖掉孩子换回来50块大洋,夫妇二人分毫没有留作私用,而是用于维持北方局和河北省委三个月的工作运转,帮助组织度过难关。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和高文华夫妇多方打听孩子的下落,最终得到的却是孩子在年幼时就不幸夭折的噩耗。夫妇二人强忍心中的悲痛将这段痛苦回忆深深埋在心底,始终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妻子贾琏去世,党组织才在悼词中首次公开了这件事。

在津沽大地上,像高文华这样舍己奉献的共产党人数不胜数,他们用生命诠释着自己对党的信仰与执着、忠诚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