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融合——“沽上风物”展览设计中的亮点简析

2024-05-31

5月28日,全新升级版“沽上风物——天津民间工艺展”于天博五楼亮相,展览通过馆藏天津民间工艺类文物11种,80余套,让观众从精美的中国近代民间工艺品中了解天津人的衣食住行,感受浓浓的津味文化。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代天津是中国北方最时尚、最繁华的国际化城市之一。为了让观众更加沉浸式感受天津近代城市的特色,比如滨河临海,经济贸易发达、商业气息浓郁、居民的组成复杂多元、生活品质与品味的取向等,该展览在场景设置上更加突出天津风貌,合理规划展览空间,激发参观者的探索兴趣,沉浸感更足,充分展示了天津的历史文化,以及天津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次设计最主要的亮点是设置了西洋镜体验区域,游客透过西洋镜能欣赏动态化处理后的《秋庄夜雨读书图卷》,让您感受清代康熙年间天津水西庄的风貌。此互动环节还原了当时以天津为代表的北方城市的这种大众性的娱乐项目,让大家通过西洋镜这种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的娱乐方式,沉浸式感受天津市井生活的气氛,也从这一个小小的镜片儿里去管窥当时天津城市的独特风貌。



相关链接:西洋镜

西洋镜被北方人俗称为"拉洋片",又作"西洋景"。一种民间的游戏器具,匣子里面装着画片儿,匣子上放有放大镜,根据光学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画面。因为最初画片多是西洋画,所以叫"西洋镜"。



主形象墙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有着中国传媒界“北方巨擎”之称的《北洋画报》,设计上采用色块与线性图案的并列形式,呈现出一种蒙德里安式的解构风格。既体现了天津民间工艺的风尚特点,又展现了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



相关链接:北洋画报

1926年7月7日《北洋画报》创刊于天津,创刊之后积极进取,成为北方画报中的旗帜性刊物,有“华北第一画刊”之美誉。至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7月29日终刊,《北洋画报》共出刊1587期,出版时间长达11年之久,号为华北画报巨擘。《北洋画报》是天津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它适应城市的环境,与城市的变迁相伴,为读者服务,努力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



场景一:走过序厅,长廊墙壁上拱形的窗户和彩绘玻璃内的老天津城的照片与视频,仿佛使人穿越回那个时代。这一场景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情境化设计”的理念,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和文化的氛围。



场景二:以杨柳青年画《闹赏元宵》作为灵感来源,将二维的画面转化为三维的年画场景再现,运用解构与重组艺术手法,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画面中的人物和故事。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是对“互动性”的追求,也是对古今交融的进一步探索。



场景三:以天津水西庄为蓝本设计的中式园林门。门雕花和扇形雕花开窗彰显了中式园林的古典美。同时,还加入了一些园林景致,使人沉浸于在竹影摇动之间。这一场景的设计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通过对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一种既具有自然韵味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空间氛围。



场景四:以杨柳青年画门神为设计灵感打造的贴门神造型墙,贴门神作为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相信其可以起到镇宅驱邪的作用,通过巧妙设计,向观众朋友们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习俗。



“沽上风物”展览看点多多,您在这能看到天津的历史符号、建筑韵味、风俗等多种文化元素,传递天津人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特质,让您爱上天博、爱上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