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丨“粤彩斑斓——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开展
珐琅是一种将粉状硅酸盐玻璃溶于金属表面的工艺技术,其粉末是混合玻璃和金属氧化物的鲜艳颜料。广珐琅是广东地区生产的金属胎画珐琅的简称,又可称为“洋瓷”。
17世纪晚期,来自西洋的画珐琅技术伴随海禁的解除而传入中国,广州与清宫造办处成为金属胎画珐琅的两个重要制作中心。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率先与西方互通科技与文化,促使中国传统工艺与欧洲的画珐琅技术相互借鉴,诞生出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广珐琅。广珐琅一词最早见于清宫档案记载,泛指广东制造的金属胎珐琅。18世纪上半叶,广珐琅不仅制作外销、内销画珐琅产品,还为造办处珐琅作提供人员、技术、原料等支持。清中期,清宫经粤海关定期传做广珐琅,并逐渐将金属胎画珐琅生产交由广东承办,造办处珐琅作转而专注掐丝珐琅制作,使广珐琅得到较大发展,远销欧洲、中东等地区,并根据目的地市场不同的需求和审美习惯,生产出气象万千的珐琅产品,成为清代珐琅器工艺的重要代表。
近年来,天津博物馆积极加强与国内各文博单位间的交流合作,不断践行“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促进展览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天津博物馆迎新春系列展览之一,本展览为近年来我馆首次跨境引进,也是2024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珐琅展览中国内地巡展项目首站,期待能够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为观众朋友们带来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本次展览分为“寻美岭南”“博采共融”“包罗万象”“奉旨成做”“远渡重洋”五个单元,展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和天津博物馆所藏180余件馆藏珐琅精品,全方面展现广珐琅的起源及广州商贸、广珐琅的早期风貌、广珐琅丰富的色彩、纹饰与器型、供御及外销广珐琅的特点等内容。为广大观众呈现清代广珐琅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艺术风貌及其所体现的中西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使观众充分领略珐琅艺术的璀璨之光。
锦地开光花果纹课子图盘
花果昆虫纹水丞
花鸟纹盘
海棠式烟碟
双头鹰纹茶叶罐
缠枝西番莲拐子龙纹海棠式盘
形式设计上,配合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色彩上的分区,并将展品的纹饰细节融入展厅之中,同时为了增加观众的观展体验,策展团队将文物展品制作成动态视频,利用展厅的超清晰LED五面屏进行全方位展示,期待能够带给观众更多沉浸式的体验和更强烈的美的感受。此外,为了增加展览趣味性,展厅中还设置了多处游戏互动环节,让观众可以进一步在互动中增强对展品的了解,感受这些美丽图案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
香港中文大学创校于一九六三年,中国文化研究一直是其重要办学使命。首任校长李卓敏曾立下成立大学博物馆的愿景,为大众打造研习中国文化遗产的平台。这一想法得到已故慈善家北山堂利荣森博士的大力支持。一九七一年秋,伫立于校园中心的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隆重开幕。作为中国最佳大学博物馆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一直以来以藏品为基础开展教学、展览、出版、研究等项目,在博物馆界及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
展览名称:粤彩斑斓——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
展览时间:2024年1月26日——4月10日
展览地点:天津博物馆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