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天博 少年”——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系列(三) 我国第一台电视——“北京牌”

2023-10-30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蕴含着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它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更是青少年道德培养的重要阵地。


天津博物馆小志愿者 李雨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 天博 少年”——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系列活动第三期,来自天津觉民中学的天博小志愿者李雨茉,将带您去了解“华夏第一屏”的诞生,聆听来自那个时代的欢呼喝彩,领略“北京牌” 天津造的骄傲和自豪。


  

我国第一台电视——“北京牌”


1957年,新中国正式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事业,当时的电子工业主管部门,把研发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广播器材厂,而把研制电视接收机,也就是研发电视机的任务,交给了国营天津无线电厂来完成。天津无线电厂,成了孕育中国第一代电视的摇篮。

厂内选出顶级技术人员和工人成立了8人专门的试制小组,当时既没有电视专用仪器,又没有广播电视信号,用以检查电视机的实际接收质量,只能靠简单仪器来进行试验,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国内电子工业配套水平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许多电视机用元器件没有能力生产,但是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技术人员拆掉一台苏联生产的电视样机,潜心钻研、反复试制,凭着早日填补祖国电视机事业空白、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热情,夜以继日、百折不挠,历经多次失败,逐一攻破技术问题,成功完成分块试验。第一台试验电视样机最终于1958年3月初组装出来。随后,试制小组不断优化样机,反复调试,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攻坚,解决了试用中出现的电磁干扰图像等问题,3月17日晚上7点,电视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实验大厅里摆放着苏联和我国的电视样机。随着荧屏上清晰的图像、伴随着洪亮的声音,样机试用考核百分之百通过!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周总理将它命名“北京牌”。

岁月变迁,时光流转,电视从起源到发展,再到如今的全面普及,电视技术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研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熠熠生辉,鼓舞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创新路上步履不停,不断前行。


小志愿者说


我加入天博志愿者团队已经七年多了,可以说,我是在志愿者团队中成长起来的,这次我参加了“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活动,重温了我国从无到有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海外封锁,许多工业领域都属于空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快的发展和最大的跨越。

天津是中国近现代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天津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发挥聪敏才智,在岗位上挥洒汗水,为新中国研制开发出数百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国产工业产品。如1951年第一台国产高速柴油机、第一部500门自动交换机、第一辆无轨电车、1954年国产第一台粗纱机、1955年第一块国产手表、1956年国产第一台高速并纱机和整经机,还有刚刚为您介绍的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电视机。

在讲解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发展之路,可以说每一个重大工程中都浇铸了科技人员的智慧;每一穗丰收的稻谷里都饱含着科技人员的心血;每一项技术革新中都凝结着科技人员的汗水。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做为一名小志愿者,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老一辈科学家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在科研上孜孜以求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积极奋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致敬前辈筚路蓝缕,砥砺吾辈青春担当!


天津博物馆公益讲解安排



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天博导览”

——点击“志愿讲解”

即可查看当天公益讲解时间

个人预约
预约二维码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