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天博 少年”——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系列(二) 人民公园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蕴含着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它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更是青少年道德培养的重要阵地。红色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凝聚人们精神力量的生动教材。
天津博物馆小志愿者 吴佳熹
“历史 天博 少年”——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系列活动第二期,天博小志愿者吴佳熹将带您走进一座穿越了160年的公园。它是天津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私家园林,是毛主席为我国唯一题字的公园,它蕴藏着无数天津人的童年回忆,它见证了天津的发展与蝶变。它曾历尽沧桑,而今洗尽铅华,它就是——人民公园。
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徽州道的人民公园集造园艺术、建筑文化、人文气息于一身,是一座有文化灵魂的园子。回眸160年,“津门八大家”之一的盐商李春成于1864年修建了私家花园,时称“荣园”,也叫李家花园。160年的历史,它从清朝末年一路走过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新时代,天津每一次重大变迁都在这座公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民国时期众多名人学者曾觞咏游赏。前清翰林郭则沄、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先生等文人雅士常在园中唱酬。1917年,在南开中学就读的周恩来和同学们游览过这座私家园林,曾任清廷内务府大臣的郑孝胥多次莅临该园,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外籍老师庄士敦也曾光临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它独特的气质。
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中,这里不仅是众多游园者青睐的休憩之地,同样成为天津近代历史的见证者。这座公园“目睹”了一段屈辱的历史。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德国利用清政府战败国的不利地位,在天津划定租界,荣园被一起划入其中;1902年初,荣园被德军占据,成为德军的疗养地。1950年,李氏后裔将其献给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府接管后重整修葺,1951年7月1日“荣园”变身服务百姓的“人民公园”。1954年,时任人民公园主任的张学铭委托中共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请毛主席题字。第二天毛主席就亲笔题字“人民公园”,笔力虬劲,气势豪放。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前夕,工作人员为迎接国庆,立即将题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公园正门上方。
今天的人民公园,旧貌换新颜,多次提升改造后保留了中和塔、显密圆通殿、藏经阁三处原有建筑,当我们走近历史深处漫步游览,那些吟赏流连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人民公园往日的风采,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名园丰厚的文化底蕴。
小志愿者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2019年,我很荣幸地成为一名天津博物馆小志愿者。几年来,我在博物馆这所大学校里学习、成长,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喜悦,也经受了锻炼和洗礼。特别是通过“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活动,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泥淖中站起来是多么不容易,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多少革命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红色文物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产,是我们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作为一名成长在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不断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做红色文物的保护者、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成为伟大事业的建设者。
天津博物馆公益讲解安排
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天博导览”
——点击“志愿讲解”
即可查看当天公益讲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