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 做好文物保护

2023-09-17


告别夏花灿烂,走进秋叶静美,天津博物馆持续发力,五大新展齐开,为观众奉献一场文化盛宴。展览一经推出即引发观展热潮,好评不断。除了策展人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文保老师的故事吧!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为全面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八月份以来,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部积极开展文物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对展厅部分文物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将文物保护意识由“抢救性修复”向“预防性保护”转化,主动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防止文物可能发生的一些病害,同时也是为了让文物以更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更好地发挥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让文物活起来。



展厅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


天津博物馆各个系列展布展之前,文保部通过天津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对布置于监测环境中大气温湿度、光照度、紫外线辐射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硫、粉尘和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等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节点、网关、中继设备进行系统链路组网优化调整,增强网络自行入网搜索能力及链接质量,确保日均数万包数据量实时、准确、无误地上传到天津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平台。布展前期针对各个展厅文物材质、文物品级等要求布置环境监测节点,布展时对馆藏文物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整理,结合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现场测定环境数据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来评估展厅文物环境质量,提前定制文物病害预警方案。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布展前期利用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对历史大数据的计算分析结果,研判天津博物馆区域大环境与微环境质量因素变化规律及相互作用影响,为布展时的文物环境需求以及上展文物的分级风险评估预控和环境监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根据科学性的研究结果,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环境调控措施,达到联合整治优化文物保存环境的目的,确保上展文物安全。



实时监控展厅温湿度 确保文物安全


在每一位文博人眼里,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文物保护者,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去与时间对抗,延长文物的生命。天津博物馆坚持将预防性保护工作做扎实,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可能对藏品造成的危害,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珍贵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劣变,达到长久保存文物和档案的目的。在保障文物完整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与作用,为大众参观、游览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

个人预约
预约二维码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