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奇珍”文物展新增大运河相关文物 《漕运图》再现大运河盛景

2023-06-12

天津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升级版“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首次新增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其中,清乾隆时期的《漕运图》卷以宽约0.6米、总长约7.5米的篇幅,绘就清朝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精细轮廓,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打卡。


图上、中、下分别为《漕运图》北京界、天津界和杭州界。


汉代许慎在《说文》中注释,“漕,水转谷也”,所以漕运也就是用水路运粮食。在古代,漕运一直都由国家管控。漕运的意义之大,可关乎国家的存亡。提到漕运就不得不说运河,因为“无运河,不漕运”。我国开凿运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此后历朝历代皆有开凿,如同修长城一样,是几千年来先民们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历史上开凿运河的集大成者莫过于隋炀帝杨广,他主持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将漕运的发展推上新高度,若不然也难有唐宋的富强、明清的兴盛。


这幅清乾隆时期的《漕运图》卷作者不详,画卷采用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过长江、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以及沿途的城市、山脉、河流、湖泊、闸坝、桥梁、村庄等地理景致。整幅图卷绘画精细、内容详尽、色彩丰富,无不体现清代地图的绘画艺术和制图水平。这幅画卷珍贵之处还在于其较为丰富的文字注记,不仅标明了地理景致,还记载了漕运水道沿途所经州、府、县、镇之间的水程,并用里数标明,以推测漕船到达日期,为研究漕运文化、运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佐证,确实是呕心沥血之作。


许多观众表示,原本是奔着三件镇馆之宝而来,没想却意外被这幅壮阔秀丽的《漕运图》卷吸引。细细观看其中“天津府至杨村八十八里”等文字描述和绘图,倍感亲切,对天津大运河文化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据了解,由于清乾隆《漕运图》卷真实反映了乾隆早期的河渠水利工程、漕运水道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信息量之大让专家们对于它的研究一直都未间断。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的运河支流已经不再起到漕运作用,但这幅《漕运图》卷对于找寻历史上的运河遗迹,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预约
预约二维码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