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鉴赏》专题讲座在“平博讲堂”精彩呈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更好促进平凉、天津两地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生动诠释“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配合《美石之语——天津博物馆藏明清玉器展》在平凉市博物馆的隆重举办,5月17日上午,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主任徐春苓做客“平博讲堂”,为全馆业务人员作了“明清玉器鉴赏”精彩讲座。
徐春苓,女,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同年进入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从事古玉器研究三十余年,现任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撰有《古玉鉴赏100讲》《文物鉴赏手册·玉器》《古物鉴真·明清玉器》《天津博物馆藏玉》《志丹奉宝——天津收藏家捐献文物展》等多部专著,在《中原文物》《紫禁城》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及参与策划馆内及引进、推出展览数十个。在博物馆业务管理、人才培养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和重要贡献。
徐春苓从“玉”的文化内涵开讲,梳理了玉器在我国的发展脉络,概述了不同时期玉器的主要特征,介绍了天津博物馆藏玉器的来源及特点,并分享了《美石之语——天津博物馆藏明清玉器展》的策展理念和思路。特别在展厅对照实物,按照典章用玉、生活用玉、仿古玉器三种类型,从材质、工艺、文化、寓意等多个方面,逐一解读明清两代玉器的时代特征、文化内涵及赏析要点,如数家珍,令人陶醉。
平凉是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上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静宁七宝”的发现,证明早在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平凉先民就有了治玉用玉的光辉印记。通过徐春苓主任的讲授,增进了两馆业务交流,深化了平博人员对中国玉文化的认知,提升了玉器的鉴赏能力和讲解水平,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的更好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平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