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剪”报丨一周大事都知道(2022年9月19日)
1、东北抗联博物馆展出日军侵华新铁证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东北抗联博物馆首次展出又一日军侵华铁证——国家一级文物回转式射击鉴查写真机。回转式射击鉴查写真机长97厘米,管口直径8.3厘米,口内装有摄影机镜头,这是侵华日军陆军航空部队进行射击训练及作战时使用的仪器。
2、《人民日报》整版!点赞中国博物馆发展
9月11日,《人民日报》5版以“博物馆融入社会发展”为题,整版刊了发关于博物馆的4篇文章,大篇幅点赞中国博物馆事业。文章标题分别为:《博物馆文化得到广泛传播》、《鼓浪屿:“万国建筑博物馆”有了新内涵》、《文博类节目:创新传播形式 弘扬传统文化》、《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3、文旅博览会山东启幕
9月15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济南启幕,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同时开展,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设置11大展区,2700余家参展商参展。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博览中华手造共享文旅盛会”,设置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并在济南设20个分会场,同时在全省各地举办70项签约、论坛等系列活动。
4、北京艺术博物馆历经五年修缮后再度开放
近日,北京艺术博物馆(馆址万寿寺)在历经五年修缮之后将再度对公众开放。本次开放区域主要为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以及东路方丈院,方丈院为腾退修缮后首次对公众开放。观众们可以看到经过修复的山门殿顶彩绘“洪福齐天”,以及慧日长辉殿内原状陈列的佛像等万寿寺重要历史文物遗存。
5、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奖励30万,潍坊打造“博物馆之城”下重金
近期,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潍坊市开展“博物馆之城”建设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奖励补助暂行办法》,通过重金奖补政策,激发博物馆建设活力,加快补齐建设短板,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以上,建成“博物馆之城”。
6、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背后 极度紧缺的文保人才
9月14日,一条“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在近些年考编考公热潮的大环境下,带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着实让人意外。有媒体评论指出,要打破“招不到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地方要搞清楚为什么没人来,并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但实际上除了地方需要改进之外,这一问题还折射出我国文保人才紧缺的现状。
7、陕西发现世界最早“美白化妆品”,比欧洲早300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对韩城梁带村遗址出土的春秋早期微型铜容器内的白色残留物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证实白色残留物为人工合成的铅白化妆品遗存。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铅白化妆品,比欧洲及环地中海地区要早近300年。
8、纽约州博物馆标注纳粹劫掠文物
据美联社报道,根据纽约州长霍楚8月签署的一项法令,所有州内博物馆必须对在1933至1945年间被纳粹掠夺而来的艺术品加以标注,让公众了解那段黑暗历史。据专家统计,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从犹太人手里掠夺了大约60多万件艺术品,其中一部分被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收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声称已经对53件馆藏文物做了相应标注。近年来,许多欧美博物馆都在清点不同历史时期从亚洲、非洲等地劫掠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