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丨聚焦两会,关注文博(三)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2022年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召开。各位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提出了不少关于文博事业发展的建议,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来自两会的文博“好声音”。
1、陈建华委员:加快设立国家级朱子文化博物馆
建议选址建阳考亭,内设考亭学派和古代书院主题馆,全方位展示朱子及其相关理学名家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呈现历代书院文化底蕴。加快构建集学术研究、遗产保护、创新转化、品牌塑造于一体的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打造形成更加鲜明的福建文化标识。同时,结合武夷山“双世遗”,还可以打造出更多国家级的研学线路和研学产品,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智慧和力量。
2、陈崎嵘委员:筹建网络文学博物馆 推进网络文学经典化
建议筹建中国网络文学博物馆,提升网络作家的思想境界、艺术素养和生活积累。当前,就是要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引导那些有意愿的网络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新时代、熟悉新生活,帮助那些有潜质的网络作家探索中国故事的当下表达、网络表达。
3、吉平委员: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工作
建议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发掘阐释工作。考古发掘和阐释边疆地区丰富的历史遗产,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边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故事,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文化自信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边疆地区的文物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各民族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轨迹,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国家应加强考古成果转化与传播,建立遗址博物馆或遗址公园,活化文物遗址,满足群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望。
4、王春法委员:加快制定博物馆法、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针对当前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的客观实际,尽快将博物馆立法补充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之中,由相关专委会加强统筹协调,开展立法调研,启动立法程序;同时,充分征求不同类型博物馆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行业及社会共识,必要时可邀请或委托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教学科研单位或社会组织研究起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可操作性强的博物馆法草案,作为工作基础;再次,要明确突出重点、分类管理、规范有序、强化导向原则,将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使命职责纳入法制框架,把文物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离开来,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 有效破解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藏品权属不清、馆际交流不畅、文物活化难等改革难题,切实保障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5、潘路委员:加强博物馆文物防震预防性保护研究和建立防震区域性中心库房
建议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全面规划,分批开展博物馆与地震带分布调查和珍贵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调查,进行地震易损文物评判工作。系统开展博物馆文物防震减灾技术示范和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提升博物馆从领导到从业人员的一体化防震减灾意识和理念。还要加强地震带区域性中心库房顶层设计和布局,谋划部署未来5年的重大研发项目和工程应用项目,在川、滇、闽、陕、甘、冀等强震多发地区,指导建立防震综合中心库房。同时,建立防震体系、环境监控和文物保护修复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库房,将区域内中小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统一保护、管理和利用。
6、袁晶代表:三方面深入推进红色研学
建议由宣传、教育部门牵头,从进一步明确红色研学发展要求、进一步突出红色研学开展的特色原则、进一步强化红色研学发展的工作措施三个方面深入推进此项工作开展。她强调,公益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是开展研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但红色研学的发展除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应同时强调时代性、品牌性、创新型的特性。此外,袁晶在建议中提到,强化红色研学工作要注重协同化、营地化、数字化、融合化这四点,加强统筹协调,科学组织安排;为青少年提供有互动性、引导性授课的服务需求;树立智慧教学的意识,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等手段服务研学内容;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多学科融合的尝试,整合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鼓励三方机构参与,共同打造丰富多元的研学路线。
7、王巍代表:建议设立“中国考古日”
建议将9月28日设立为“中国考古日”。作为文明古国和考古大国的中国,完全应当有自己的考古日。把总书记发表关于中国考古学重要讲话的9月28日设立为“中国考古日”,既是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纪念,还有助于考古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在这一天,在全国各地举行各种普及考古知识、宣传考古成果的活动和考古研究学术活动,使之成为中国考古人和考古爱好者的节日,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以扩大中国考古学的影响力。
8、耿东升委员:进一步加强文物领域奖项评选
建议相关部门开展文物领域奖项评选。设立国际交流、终身成就、突出贡献、青年学者等多个奖项,应涉及文物研究、考古、科技保护、鉴定等多方面。通过奖项的评选,支持和鼓励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从事文物工作。充分调动文物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以更好地做好文物保护研究利用。
9、王瑞霞代表:建议开展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建议国家民族工作部门牵头,文化旅游、财政等部门配合,积极推动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央财政主导各级财政配套设立普查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同时,要按照文化类别和保护紧急程度,制定合理的普查和保护方案,制定普查标准,采用传统文字记录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10、白庚胜常委: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博行业发展经历了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化的演变。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是“信息管理”问题,包括信息发掘、信息储存、信息编辑、信息梳理与呈现、信息再开发等环节。基于当前的现状与需求,文博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即:企业与机构的关系、线上与线下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圈内与圈外的关系、文化与商业的关系、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为推动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议打造文博行业新基建,构建“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推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创新传播文物价值,实现“多内容形态”的表达呈现,推动文物活态化传承;联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强连接交互”的多元协作,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化参与。
(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文博圈、北京文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