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丨聚焦两会,关注文博(一)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2022年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召开。各位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提出了不少关于文博事业发展的建议,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来自两会的文博“好声音”。
1、苏伯民代表:关注文物保护建议成立单独学科 支持建设科技文物保护平台
国家对文化遗产、对文物、对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去年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也出台了“十四五”相关的一些科技规划,这里边也列举了大量的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开展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一些内容。要完成这些内容,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也需要一些平台做支撑。希望国家能够建立能长期支持的专门从事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和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关键技术研发的,类似于像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的一个平台。
2、马萧林委员:建议加强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保护利用
作为新的遗产类型,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的价值内涵和保护目标尚未形成广泛社会共识,资源底数和保护对象范围尚不清楚,部分重要的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未纳入依法保护范畴,保护的规范标准较为缺乏。
建议:一、明确保护重点,强化法制基础。二、加强整体保护,延续街区风貌。三、推进活化利用,融入现代生活。四、加强重点监测,引导社会参与。
3、王勇超代表:建议加快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快速发展起来的众多非国有博物馆,显然已经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鉴于非国有博物馆多属公益性特质,更应该与国有博物馆在政策方面享有同等待遇,享受国家文化、税务、土地、金融等政策上的优惠,在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建设配套费等税费优惠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另外建议国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有针对性地把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其中,在规划制定、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统筹考虑,提供发展机会,发挥非国有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非国有博物馆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藏品资源管理研究,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4、贾樟柯代表:建议将博物馆纳入义务教育教学体系
2022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导演贾樟柯带来一份有关文化遗产教育的议案,建议“为中小学生制定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体验式学习的名录、路线,将博物馆纳入义务教育教学体系。”具体说来,就是希望教育部门制定适合中小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名录以及相应的教材,设立相应的课时,实行体验式教学,让中小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
5、刘万鸣委员:提高革命纪念馆线上教育与传播能力
地方革命纪念馆应加大加强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使各省市县建设线上展览等方式有效提升地方革命纪念馆在传播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组成专家团队针对各地方革命纪念馆线上展陈进行实际交流指导。建议国家艺术基金以专项课题对地方革命纪念馆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配合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推送力度。线上革命主题展览从内容到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要,特别是适应青少年的需要。以完整系统多样的形式确保各年龄层、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都能有温度、有共鸣的方式深刻理解伟大的红色文化,在提高对革命精神理解、认知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6、杨晓阳委员:建设“中国艺术史博物馆”
我们应该尽快建设具有自己文化传统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使得中华民族对自己的艺术的发展线索有所了解。同时,只有建立了中国艺术史博物馆,才能连接世界艺术史、看到人类艺术发展的共同点。所以我建议要尽快建立中国艺术史博物馆,要尽快立项,要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计划落实、经费落实,要有时间表,要有路线图,要有最终的目标设定,限期高标准地建成中国艺术史博物馆。这将对中国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卢永琇委员:推动中小型博物馆“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在场馆建设、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通过调研,卢永琇发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行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整体发展不全面、不均衡,“质”的提高与“量”的增长不协同。
国家文物局应联合各地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布局,克服“千馆一面”弊端,改善大型博物馆“人满为患”、中小型博物馆“门可罗雀”现象,推动中小型博物馆“内涵式”发展,建设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8、安来顺委员: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培养博物馆专门人才
博物馆专门人才数量缺口依然很大,建议通过体系化和链条式设计,经过多方联动来共同发力专门人才培养,保证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做好以文博人才现存问题为导向的顶层设计。其次,加强对博物馆人才培养单位的指导。最后,突出行业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中的杠杆作用。
9、张其成委员:关于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项的提案
建议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在国家发改委的立项审批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在北京的选址立项工作,尽早在北京市核心地区或交通便利区域建成实体馆。抢修“太医院”,建设燕京中医药博物馆,实现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一馆两址”布局。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对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的“太医院”进行腾退、修缮、保护。与新建主馆形成互补。新建主馆侧重于全方位、全领域、全图景式展现中医药发展历史;“太医院”馆侧重于展示宫廷医学、燕京医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搜集散落民间的中医药文物、文献,对面临损毁的文物文献进行抢救式修护。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打造为中医药文化遗产资源采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国家级文化殿堂。
10、袁靖委员:设立国家级政府奖项“田野考古奖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建议整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考古科研装备水平。全面开展科技考古,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设立国家级政府奖项“田野考古奖”,进一步激发、鼓励考古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焦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开展多学科考古发掘和研究,全面彰显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的辉煌历史。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确认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发展的地位,丰富校外教育机构的内涵,进一步释放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潜能。希望这些提案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考古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文博圈、北京文博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