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助力党史学习教育

2021-08-19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天津博物馆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为特色实践载体,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招法举措,用不同层次的“志愿讲解”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助力。


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


讲好“革命文物”  践行初心使命


“这是天津市全体工商界青年献给中共天津市委的锦旗。“永远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简单朴素的话语,是人们对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感激。”每当讲到此时,67岁的志愿讲解员刘爱军都会满怀激情,48年党龄,连续3年的市级劳动模范,作为这支团队中“50后”的代表,她说:“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能在党的百年华诞,讲党史、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作为老党员、志愿者的光荣。为了能讲好展览,她从多年积攒的报纸中寻找资料,编辑出五本剪报,用自己的方式,熟悉文物积累素材,并为年轻的志愿者们提供详实的讲解内容。去年年末她的丈夫突发脑梗,4岁的孙女也需要照顾,面对家庭困难她依然保证出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志愿者讲解员刘爱军在展厅讲解


作为天津市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天津博物馆于6月18日开展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每天有近6000名党员群众前来参观。为了高质量完成讲解接待任务,天津博物馆充分利用社会影响力,积极组织招募展览讲解志愿者,目前每天有近20名志愿者在馆服务。这些志愿者中,有年逾花甲的老党员,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还有朝气蓬勃的小学生,他们积极学习党史相关内容,深刻理解展览内涵,深情讲述革命文物背后充满人文精神和革命情怀的故事,为观众奉献出一场场精彩讲解。


大学生志愿者孙进喜接待参观观众


大学生志愿者饶思文在展厅讲解


大学生志愿者龚瑞红在展厅讲解


大学生志愿者何姿岳在展厅讲解


为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天津博物馆在全市各高校共计招募100人组建了青年学生“红色记忆百人志愿宣讲团”。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孙进喜同学就是其中一员,在准备展览期间,正值期末考试,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他每天利用自己空余时间,积极准备展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顺利通过考核入选天博“红色记忆百人志愿宣讲团”。在一次讲解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特殊观众,当他讲到:“席世明,是我市第九批援疆干部,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43岁......”时这位观众痛哭不已,经了解得知,这位观众正是席世明同志的妻子,她表示要把这段满含深情的讲解录下来带回去给自己的孩子听,让孩子以父亲为荣,同时她对讲解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年轻的孙进喜,他说:每一个牺牲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要忍受亲人逝去的悲痛继续生活,我们更应该对他们的付出说声“谢谢!”。就这样,青年学子们在展览讲解中用文物的故事感动着观众,也感动着自己。


播撒革命种子  传承红色基因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展览在青少年中的教育意义,天津博物馆联合媒体共同打造了“讲述文物故事 追忆红色历史”活动。100名小小讲解员通过大赛成为“寻找百件红色文物小小讲述人”。百位小选手的讲解视频已于近期在天津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中分期进行展播,这种全新的方式不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庆祝建党百年。更加可贵的是,通过革命文物的讲解,革命薪火已经在百位讲解员幼小的心灵中点燃,“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使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而通过这100个家庭传播出的红色记忆影响更为广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市文博系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志愿团队,天博志愿者始终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认真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要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厚德仁爱、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道德精髓。在此次“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每一名志愿者都以深情讲述革命文物中的党史故事、传播革命精神为己任,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新时代志愿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