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人民博览馆与天津博物馆

2018-05-31
      华北人民博览馆的前身是天津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恢复城乡经济的重要任务。为了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建国初期中共采取了恢复城乡交通、建立合作社等一系列措施,为城乡物资交流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随着政府进一步推进城乡物资交流,1950年冬至1951年春全国掀起了推销土产的高潮,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便应运而生。天津是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会的举办地。1950年11月天津举办了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地区合作社的大型物资交流会,交流会持续了8个月,为土特产品成功打开了销路,也为今后各大区间的物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这次交流会的影响下,各大区的城乡物资交流蓬勃发展。1950年至1952年底各大区都召开了物资交流大会。华北地区在1951至1952年召开了3次规模较大的城乡物资交流会,其中1951年的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规模最大,成绩最为显著。1951年的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由华北事务部领导,依托天津市主办,并聘请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五省、北京、内蒙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工农业劳动模范及私人工商业者组成大会筹备委员会,迅速进行筹备工作。展览会于当年10月5日,在天津召开,会场在天津市六区马场(今河西区佟楼南部马场道272号天津自然博物馆原址附近),共占地20441平方米,历时45天,参加的地区主要有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五省及北京、天津二市,以及内蒙自治区及其他各大区的贸易代表团。大会共设展览馆17个,分为综合、农业、土特产、工业4个部分。综合部分包括物资交流馆、工商业改进馆、区际馆;农业部分有棉花馆、粮食馆、经济作物馆、战胜灾害馆、农业生产资料馆、农业生产改进馆;土特产部分有山干鲜货馆、药物馆、畜产馆、水产馆;工业部分有棉织品馆、日用品馆、手工业馆、重工业馆。展品种类丰富,达一万两千多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华北的大宗土特产居多;二,既展出富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同时还展出了各类滞销的产品;三,实物的展示与劳动模范典型事迹的介绍相穿插,展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宣传了党的政策;四,展品分类细致并附带详细的说明介绍,内容包括产地、产量、产期、用途、规格、价格、销路等,以方便参观者充分地了解展品的情况。参观人数多,其中有农民代表一万多人。到1951年11月20日大会闭幕,成交总额达1.56多亿元。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为1951年以后全国各地举办城乡物资交流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后,全国各地都召开了不同形式的物资交流会,形成了全国城乡物资交流的高潮。
      1952年中央继续号召全国大力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市场。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华北区在1952年4月和9月又举办了两次物资交流会,举办地都在天津,其中9月开幕的物资交流大会成交量和规模比较大。1952年第二届华北物资交流大会于9月27日开幕,11月15日闭幕,设立日用百货、文教用品、五金机器、工业器材、农业生产资料、棉织品、化学工业品、新药、食品、粮油、山干鲜货、土产杂货、国药、畜产等14个交易所,成交总额达5.6亿元。除了华北区举行的两次大型城乡物资交流会外,华东、中南、西南区、华南也相继在1952年召开了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促进了城乡商品的交换与国民经济的恢复,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一些滞销品找到了销路。第二,展览展示了建国后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成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巩固了工农联盟。

      为了纪念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取得的成就,1954年5月16日,在会址上建立了华北人民博览馆。 1955年3月,该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的前身)。至今,天津博物馆内还保存有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相关文献。

(作者:苏芃芃  )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