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博志愿者

2016-08-17
  近些年来,“志愿者”这一社会群体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各类志愿者组织中,文博志愿者是较为特殊却又独具意义的一类。
  目前,文博志愿者既包括以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为依托,以场馆讲解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博物馆志愿者,也包括广大活跃于民间、以呼吁和亲身实践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文保志愿者。如何成为文博志愿者?文博志愿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共建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呢?
  想当文博志愿者?
  门槛不低考核严格
  石静自幼生长在北京,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2010年某一天,30岁出头的石静上故宫官网学习更多藏品知识,恰好发现故宫书画馆招募志愿者,便怀着欣喜与兴奋的心情递交了报名申请。
  志愿者的选拔和考核极其严格。报名者通过面试,要参加30个小时的基础培训,培训包括业务知识、服务礼仪、讲解技巧等等。培训后分入各展厅参加一个专题的试讲及考核,最后合格者才能成为志愿者。近千名报名者经过重重筛选,剩下的不过寥寥几十人。而最终按时上岗,坚持到最后的人少而又少。
  石静回忆,在书画馆上岗之前,展馆对讲解员还有一次考核,考核不是抽查,全部的讲解者都要考核,淘汰率很高。经历岗前培训和实践考核,2011年3月,石静正式在武英殿上岗,成为一名正式的志愿者。
  除了考核越来越规范之外,工时要求也颇为严格。按照规定,志愿者每周必须在珍宝馆、青铜器馆、钟表馆、戏曲馆、皇帝大婚展、陶瓷馆等场馆服务一次,最少两个小时。来时先到管理处报到,领取服务证件,走时再交还,达不到基本要求,就会被辞退。现在,石静每周五进行志愿讲解,如果时间临时有变必须向小组长请假,调到其他时间段,将志愿时间补齐。
  在多年志愿讲解过程中,石静发现如今志愿讲解队伍年龄层分布更加合理,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之前故宫的志愿者平均年龄比较大,很多是退休老师或者在校大学生。现在面向社会招募,很多三四十岁社会中坚力量纷纷加入。志愿者专业水平也有明显提升,很多从事艺术研究、书画史专业在读博士也加入我们的队伍。”
  天津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张堃表示,2014年、2015年天津博物馆的招募工作受到社会广泛重视。两年约有近千人报名参加面试,报名者来自各行各业,从之前的在校学生和退休职工,向工人、教师、公务员、企业高管等不同人群扩展,从志愿讲解开始向多种志愿服务项目发展。
  在天津博物馆不久前结束的“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展览中,志愿者翁文洪表现出色。他是一名海关公务员,当时从400名志愿服务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正式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准备他并不熟悉的罗马史时,他用一个半月时间做了96页幻灯片梳理历史脉络,阅读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等大量关于罗马历史和希腊神话的书籍,从中梳理出主线。他表示,虽然自己是文史爱好者,但是自从担任志愿讲解员之后,学习的内容更多了,每一个展览都会有百件以上的展品,而且有大量文字介绍,作为讲解员不但要熟识这些展品,还要了解展品的背景,比如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和契丹展览的展品中都有“盏”。海上丝绸之路的展品是“建盏”,契丹展览的展品为“金银盏”。所以在讲解中就会涉及宋朝的茶文化和瓷文化的特点,还有契丹金银器文化特点。
  如何为观众服务?
  因人施讲互动交流
  “光背讲解稿不可能完成一次出色的讲解!”石静如是说,有的游客只是匆匆过客,有的想大体了解一下,有的则为了看某个文物而来,有的来自专业的文博单位进行学习交流。不同游客的需求不同,对同一个文物,一般志愿者会准备好几套词,能够根据观众的喜好作为切入点轻松找到讲解重点。
  “比如书画馆的游客常常一进来就问,唐伯虎的画在哪儿?这类型的游客,大部分对于书画本身没有兴趣,我会根据他的兴趣点,讲一些和书画作品相关的故事。而对于专业院校的老师学生,就会主要展现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
  翁文洪表示,在讲解中必须因人施讲,在讲解最初由于缺乏经验总想把知道的史实一股脑儿讲给参观者,但是事与愿违,讲着讲着人越来越少。如今,我们除了注意讲解的内容语言和参观人群相匹配之外,经验丰富的讲解者还注意和观众的互动交流。天津博物馆参观人群中不乏文史爱好者和专家。例如他在讲解海上丝绸之路“广陵王金印”时,提到了日本九州大仙的“汉偻奴国王印”,有的参观者就提出日本在汉朝称“偻奴国”,什么时候改为“日本”?“扶桑”到底是不是日本?于是他就查找了相关的史籍,在后面的讲解中加以完善和补充。
  给小朋友讲解是很多志愿者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你有时会看到一群孩子围着一个跪坐在地上的戴眼镜的“大哥哥”,认真听他讲解,不时与他问答互动,那就是张鹏在给他的小观众们“上课”。坚持用跪姿给小观众讲解,出自于张鹏心里对孩子们的尊重:“和孩子们保持平视,在讲解的同时看着他们的眼睛,这样可以观察到孩子们的反应,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真诚。”
  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了解历史文物的过程中来,张鹏在讲解方式上花费了不少功夫。“大家来猜一猜,下面4件文物里,你们觉得哪个年代最古老?”张鹏用此类选择性的问题,引发孩子们对文物的观察与思考,让他们先讲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再为他们一个个作出详细解释。张鹏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大朋友”,与小朋友们“分享”着精彩的历史故事。
  石静谈到,大部分志愿者和文博场馆工作人员一样热爱场馆里面的一草一木。比如,“故宫铜缸刻字秀恩爱”事件是志愿者发到微博上才引起公众注意的。在讲解中,志愿者也会融入文物保护知识,主动多次规劝违规拍照的游客。文博场馆志愿者这个群体,都有一种保护故宫、保护文物的责任感,让观众了解文物保护,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志愿者队伍怎样发展?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不能只凭一腔热情,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韧性。在故宫从事10年志愿讲解工作的李伟健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讲解10年,从上班讲到退休,现在我在故宫、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3处进行志愿服务。在接触的志愿者中,有些志愿者是一时兴起,有志愿者总是把服务当成一项工作来对待,还有的甚至把文化服务当成阶段性、临时性的社会事物来看待参加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的。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的自主性不够强,这样使得他们在参与文化服务过程中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是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
  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丁元竹分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与未来就业选择有关系,他们追求机会和发展。社会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中等收入群体,大部分时间必须为工作和收入奔波,所以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都受限。不过,一些收入达到相当水平的人例外,如一些企业家就在积极参与并倡导公益事业,因为他们追求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
  我国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与建设虽然方兴未艾、蒸蒸日上,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业内专家指出,志愿者的服务持续性不足其根源在于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整体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据了解,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早在1907年已经开始使用义工(即志愿者), 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在1989年时,由其导览组组织培训义工,很多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义工已经在有系统、有组织、有规章地稳步发展。
  我国一些文博单位也在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2008年,南京博物院为了规范志愿讲解员队伍,制定了《南京博物院志愿讲解工作章程》及其细则,就特长志愿者的招聘作了具体规定章程,对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和岗位招聘作了详细的分类与说明;同时对志愿者的条件也作了解释和说明。现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出台了关于志愿服务的地方性规定,南京博物院的这一举措在全国属于领先。
  天津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3月5日正式成立。张堃介绍,该机构由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共同构成,将天博志愿者团队细分为讲解组、活动组、日常管理组,明确职责分工,丰富服务内容。志愿者候选人需要满足两年以上志愿服务经历,累计服务时长满350小时以上。通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候选人17人,选举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投票工作自2月25日至3月3日,共51人参与投票,最终选出了6位志愿者加入到志愿者管理委员会的队伍之中。志愿者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旨在依靠大家的力量提高天博志愿者团队的管理水平,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天博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为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团队建设,除了组织“名师讲座”和“文博讲堂”,天津博物馆连续两年以“文化沙龙”的形式进行内部学习交流,志愿者孙琪说:“老中青几代人互补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优势,大家共同进步才能全面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今年4月9日,天津博物馆34名优秀志愿者赴山东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等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建设新模式。
  专家认为,只有真正构建起完善的文化志愿服务保障共建机制,我国的文化志愿服务事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和良性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