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线走丰姿 观传承流变 ——天博天美书法展带您领略古今书法的艺术魅力

2023-11-23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强艺术交流,更好地展现书法艺术的魅力,近日,天津博物馆“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天津美术馆“传承·流变——中日韩书法名家作品展”相继开展,两个展览分别以明清两代书法发展的纵向脉络,时下中日韩书法风貌的横向对比为视角,通过活化馆藏作品与邀请名家参与的形式,为广大观众朋友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话谈。


在书法艺术中,“线”是最基本的形式构件,“姿”则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最终传递出的整体印象。或平正,或险绝,或雄强,或流美,无不始于“线”,而终于“姿”。千载以来,无数书家孜孜于此,乃有“传承”,乃有“流变”,进而形成了一部辉耀古今的书法发展史。本次的两个展览便从以上角度分别呈现出许多不同的亮点,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


01.经典与传承


“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分6个版块钩沉了明清两代的书法发展脉络,涉及的60余名书家中,不乏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王铎、八大山人、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在中国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而且,本次展出的的73件/套馆藏作品中,国家一、二级品文物就占到了30件/套,这些作品具有的经典性由此可见一斑。


在“传承·流变——中日韩书法名家作品展”的作品中,我们则能发现对经典最鲜活的传承。这些作品不仅篆隶草行楷各体兼备,而且或鲜明或含蓄地对应着一些或碑或帖的经典风格,其中有一些上溯汉晋,有一些则下接明清,从而与“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中的作品形成了呼应。


图左丨明 文徵明 草书五律二首诗卷(局部)

图右丨清 何绍基 临《张迁碑》册(第二十四开)


图左丨张建会 诸山五岳联

图右丨张建才 谢常 携琴访友图


02.时代与流变


在“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中,观众能够直观的感知到书风因时而转的特征。明清两代是书法由帖学逐渐转向碑学的时期,这种转变不仅源于新出土的考古资源和学术思路的调整,更与社会语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通过前后相续的不断转变,新的经典诞生,新的传统被塑造,新的时代也逐渐成为历史,而这也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传承·流变——中日韩书法名家作品展”着重体现了当下世界范围内书法艺术发展的新趋势。一方面,书法流布于日韩两国的历史既久,中日韩三国的书法基于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强烈的在地性特征。另一方面,这种在地性在当下更直接地受到时代语境的影响,鲜明地体现出当代人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习惯,在书法上形成了迥异于古代的时代风貌。


明 董其昌 行书临帖卷(局部)


清 赵之谦 隶书节录《汉书·艺文志》屏


图左丨王冬龄 白居易《忆江南》

图中丨高木圣雨 乘风

图右丨金荣培 和光同尘


03.意与形


就书法艺术而言,文辞之雅意与形象之美感互为表里,互相都难以替代。就文辞而言,在“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中,祝允明的行草书《归田赋》文册、黄道周的楷书《孝经颂》册、赵之谦的隶书《汉书·艺文志》屏等就取材自古代经典名篇,而王宠的《游包山》诗卷、徐渭的草书七律诗轴则是来源于自己创作的诗词,其所提供的意涵不仅是展览品读的重要部分,也是观众深入书法欣赏的一条有效路径。


这种情况在“传承·流变——中日韩书法名家作品展”仍然存在,不过,就当下的书法创作来说,对于视觉形式的注重无疑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当下的书法创作更加注重与空间的适配,作品幅面的增大、笔墨质感的对比、章法关系的加强等无不来源于这种需求。另一方面,借鉴其他艺术形式进而突破书法的形式外延的思路也行之日久,这种外化的拓展实际也在促进对于书法本体的重新认知。


图左丨明 祝允明 行草书《归田赋》文册(第一开)

图右丨明 黄道周 楷书《孝经颂》(第一开)


明 王宠 行草自书《游包山》诗卷(局部)


图左丨明 徐渭 草书七律诗轴

图中丨翟万益 笔起墨涌联

图右丨刘洪彪 白居易《暮江吟》


师村妙石 六六大顺


天津博物馆的“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和天津美术馆的“传承·流变——中日韩书法名家作品展”各有侧重,紧密关联。不同的观感和不同的线索,指向的都是书法艺术不拘于时,不泥于世的发展规律和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希望通过两个展览,观众朋友们能够真正地深入书法艺术的内核,感知美的所在。


欢迎您到馆参观!

个人预约
预约二维码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