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央视新闻采用天博文物元素发表“古'津'奇谈二十四节气”

2023-04-06



2023年4月5日上午9点12分52秒,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天津总站采用天津博物馆馆藏四大民间艺术之一的“风筝魏”作品——“喜相逢”文物元素发表文章《古“津”奇谈二十四节气|清明:融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


明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祭祖,后人缅怀祖先,清明踏青,万物生机旺盛。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文物里的清明



清明时节,除了祭奠先人,踏青、放风筝是对和煦春风最大的尊重。天津的四大民间艺术之一的“风筝魏”作品——“喜相逢”就收藏在天津博物馆内。您可能会问,风筝也能进博物馆吗?来听听博物馆专家怎么说。


  




百年前的风筝,除了讲求在风中奔跑的畅快,还能领略手动拼插的乐趣。“喜相逢”可谓“乐高版”风筝。


  



天津的“风筝魏”中,软翅风筝独具一格。如何让两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软翅就是“翩翩”的秘诀。


  


和风细雨鸟飞鸣,

土膏微润芳草青。

先祖仁德传后代,

清明祭扫感恩情。


风起百花正清明,

草长莺飞思故人。

在这个充满回忆与希望的清明,

愿我们学会珍惜、感恩、豁达与坚强,

迎接明媚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