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甲骨的保护利用

2022-11-01

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阳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天津博物馆是国内主要的甲骨收藏单位之一,具有甲骨研究的雄厚基础。馆藏甲骨1700余片,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片大字多、字口清晰、内容重要”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如“月有食卜骨”,是世界上关于月食的最早完整记录之一;“妇好冥卜骨”,是研究武丁王后妇好生育情况的珍贵资料。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天津博物馆作为联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1家甲骨收藏单位之一,应邀出席了会议。为了加强对这批珍贵甲骨的保护、研究,天津博物馆于2017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启动了“天津博物馆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课题,对馆藏全部甲骨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和研究。今年,“天津博物馆甲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现已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写与专家评审工作,将会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2019年恰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天津博物馆受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天博人深受鼓舞,以极高责任感投身于甲骨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的相关工作中。同年,在梳理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基础上,广泛吸收甲骨学研究最新成果,天博委派精干专业力量,遴选120片甲骨精品,配合以馆藏商代青铜器、玉器以及相关图书、资料,策划举办了“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全面展示馆藏甲骨文物资源的主要特点,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物内涵。该展览随后又于河南博物院展出,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天津博物馆将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要求,进一步深化甲骨研究和应用,加强收藏保护,推进活化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国际交流,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