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专访 | 卢永琇委员:推动中小型博物馆“内涵式”发展

2022-03-08


如何推动中小型博物馆更好发展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一直关注的问题,今年她带来了关于推动中小型博物馆“内涵式”发展的提案。



卢永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在场馆建设、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未成年人观众数量由每年2.2亿人次增长至2.9亿人次。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博物馆在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持续增强。”卢永琇说。


但通过调研,卢永琇发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行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整体发展不全面、不均衡,“质”的提高与“量”的增长不协同。特别是数量居多的中小型博物馆,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等方面的薄弱,制约了博物馆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率的提高。


卢永琇列举了中小博物馆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几个问题。


一是中小型博物馆定位不明确。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差异,中小型博物馆建设中往往存在布局不合理、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二是藏品数量少、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有些中小型博物馆馆藏不丰富,难以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展览陈列,又由于经费不足,软硬件条件难以改善,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三是中小型博物馆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中小型博物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较弱,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

四是管理观念需改变。多数中小型博物馆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缺乏资源共享理念,中小型博物馆之间文物资源的共享利用水平以及与社会公众的共享利用水平需进一步规划与提升。


卢永琇建议,国家文物局应联合各地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布局,克服“千馆一面”弊端,改善大型博物馆“人满为患”、中小型博物馆“门可罗雀”现象,推动中小型博物馆“内涵式”发展,建设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具体实施上,卢永琇认为要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全国博物馆建设布局。统筹不同地域、整合不同层级、协调不同属性、促进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发展,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水平。破除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支持省级、重要地市级博物馆特色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博物馆生态,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化偏好和知识需求。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引入奖励机制,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发展。


同时要坚持开放共享,多措并举盘活博物馆资源。充分发挥大型博物馆资源、专业人员优势和“龙头”作用,制定博物馆帮扶方案,开展对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展陈设计、布展提升和观众服务为内容的一对一帮扶,提升展览和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群落,将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在空间上聚集,挖掘优势资源,彰显各自特色,实现游客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应。


卢永琇还认为应加强社会联动,深耕小众群体培养。引导中小型博物馆深入社区,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植根于社区、更贴近市民的博物馆发展格局。鼓励中小型博物馆精准设定受众群体,深耕主题,精细专业发展,在策展方式和传播渠道上与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增强群体的接受度和沟通黏性,提升自身“可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