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天津卷》初选文物第一次专家评鉴会顺利召开
2021年12月17日,《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天津卷》(以下简称《图谱·天津卷》)初选文物第一次专家评鉴会在天津博物馆顺利召开。市民族宗教委民族二处副处长穆怀寅主持会议,市文旅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闫凤旭、文物保护处处长赵耀双等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雍、中国文保基金会文物修复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穆森、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历史学教授博导刘金明、天津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李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历史学教授博导、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刘毅、原天津文博院院长、研究馆员李家璘、天津文博院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刘渤。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精心讨论、遴选我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少数民族文物。
天津市民族宗教委民族二处副处长 穆怀寅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雍
中国文保基金会文物修复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穆森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处处长 赵耀双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历史学教授博导 刘金明
天津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李培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 刘毅
原天津文博院院长、研究馆员 李家璘
天津文博院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 刘渤
会议开始,市民族宗教委民族二处副处长穆怀寅介绍了《图谱·天津卷》的工作概况、时间安排等情况。天津文博院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刘渤朗读了前国家文物局局长马自树先生发来的贺信。接下来,参会专家分别就《图谱·天津卷》编纂体例、少数民族文物的界定、文物的收录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大家一致认同在国家编委会手册的大框架下开展工作,首次评鉴采取宽进严出的评鉴标准,要求推荐单位确定所推荐文物的级别,但不局限于定级文物,能表现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也可以收录。图谱文物要突出政治导向,体现天津地域文化特色。
评鉴会分别由南开大学博物馆、天津图书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市民族文化宫、天津戏剧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的相关负责同志用PPT介绍本单位初选的文物情况,经专家委员会评议商定后,选出一批可入选《图谱·天津卷》的文物。
经过一天的讨论与交流,本次《图谱·天津卷》初选文物第一次专家评鉴会圆满结束。与会专家们就图谱编纂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充分、深入地探讨,为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和开展指明了方向。如:对南开大学博物馆藏的西南联大民族学调查的历史文档给予充分肯定;古籍文献主要选择善本、孤本;天津戏剧博物馆马连良的蟒袍、竹衣,金少山的硬靠各有特色;少数民族京剧唱片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津蓟州营房村辽契丹人墓出土的文物要找全;泥人张彩塑少数民族形象,选择前三代艺术家的作品;“刻砖刘”选择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挑选天津觉悟社早期少数民族革命者马俊、刘清扬、郭隆真的红色文物等等。参评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也纷纷表示会按照专家们的建议,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沟通协作,树立精品意识,进一步筛选符合《图谱·天津卷》编纂标准的文物,确保高质量完成《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天津卷》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