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在外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天津市曾经有一座博物馆,盛名在外,吸引了各界名人前来参观、题字。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专门为它题写馆名;1963年,刘伯承元帅前来参观并题字:“今日参观触目皆琳琅珠玉”。同年,著名作家老舍来馆参观、题词留念。这座博物馆就是天津博物馆的前身之一——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刘伯承元帅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视察
刘伯承元帅的题词
郭沫若题字
老舍题字
1957年12月10日,原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艺术部分出,正式组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属于艺术性很强的专业博物馆,以古代、近代、现代艺术品和地方民间艺术品为主要内容,普及艺术知识、为科学研究服务。地址在河东区光华路4号。后又几经变迁,最终于2004年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成为如今的天津博物馆。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外景
新组建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拥有藏品五万件,品类涉及书法、绘画、敦煌文献、文房用具、玺印、陶器、瓷器、玉器、等十八个大类。其中绘画、古玉、古砚、瓷器、古玺印等精品荟萃,在国内博物馆久负盛名。馆藏十余类藏品还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绘画收藏极为丰富,约有近万件藏品。除了部分宋元时期的堪称国宝的绘画精品外,以明清时期绘画作品为收藏大宗。宋代范宽、赵孟坚、明代沈周、朱耷等的作品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现天津博物馆馆藏《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元 边鲁起居平安图》等都是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馆藏。
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元 边鲁起居平安图
在收藏文物时,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眼光独到。在注重传统文物收集的同时,征集了一百余件天津地方民间艺术品。而当时这些艺术品一般博物馆是不收藏的,认为无艺术价值,与博物馆不相适应。“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伊德元”剪纸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均有收集,如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的肖像作品《严振像》、《严仁波像》。徐悲鸿赞赏这些作品只有历代帝王像可比。一位来参观的外宾说:“中国许多的博物馆都是一个样,陈列的都是铜器、玉器、陶器、瓷器,在这里看到了新鲜的民间艺术品”。1959年10月,附属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正式成立,“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主持培养学员的工作。
天津市文化局关于成立“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文件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数量惊人。涉及绘画、陶瓷、工艺品、文房四宝、玺印、天津地方民间艺术品等多个门类。据记载,仅1957——1987年这三十年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就举办了三百多个展览,每年观众多达数万人(不包含流动展览)。作为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组织了多次文物综合展,《十八、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展》、《中国书法展》等先后去南斯拉夫、日本、民主德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广受好评。1985年,由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天津文物展》在日本神户市展出,观众达51000人次,其中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参展文物达64件。
陈列方法上,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建馆没有沿用垂直的、按历代顺序组织陈列的方法,而是采用横向断代,以专题、专室方法进行陈列。这种方法较为灵活、路子宽广,可根据陈列主题思想的需要突出展品,同时还为学术研究、艺术专题欣赏、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方便。这种陈列方法曾在国内公认是独特的,至今也仍在沿用。而专室、专题陈列、地方性、时代性构成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独特风格。除此之外,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其它工作也各有亮点。藏品保管方面,从1958年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就着手建制藏品编目卡和分类登记账,建立了藏品的征集、等级、编目、入藏、提取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办法。能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细、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库房文物外景
社会教育方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从成立起即建立了群工部,仅1957——1987年即接待观众1938262人次,其中外宾10514人次;同时,注重出版物的编辑发行,50年间出版发行了画册、砚台、书法等多部专著。其中1984年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讲坛合作社出版的《中国博物馆丛书》第六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是一部大型、综合各类藏品的精美图录,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受到中日出版部门的好评。
《中国博物馆丛书》第六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