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课堂(七)丨一片冰心在玉壶——南宋玉壶冰琴

2023-03-14
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系列课程又开课啦!

这一次,我们将为朋友们介绍“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中的一件馆藏文物精品——南宋玉壶冰琴


南宋玉壶冰琴

此琴长123.9厘米,肩宽22厘米,尾宽15.1厘米,底厚1.4厘米。无角圆头,直项垂肩至三徽,腰作小型内收半月形,琴面弧度较平。长方形龙池凤沼,内有“金远制”款,说明其出自南宋制琴名家金远之手。琴池刻草书“玉壶冰”铭,应是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在表明斫琴者清廉正直、玉洁冰清的节操,恰好符合宋代社会所追求的文人思想。

琴,又称古琴,是具有高度审美情趣与中国艺术特征的乐器。回顾历史,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都与古琴有关:杏坛上,孔子鼓琴弦歌;《高山流水》下,伯牙子期惺惺相惜;空城计中,诸葛孔明焚香操琴。古琴不仅是文人喜爱的乐器,更是人格与情操的象征。

时至宋代,随着“文治”社会的兴起与物质生活的富足,社会文化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彼时,古琴音乐十分流行,既风靡于皇宫内阁,又丰富于民间市井,成为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兴盛的典型代表。宋太宗洞晓音律,“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宋徽宗设“万琴堂”,搜罗南北名琴绝品。宋代如此重视古琴音乐,致使文人士大夫喜琴擅琴者不少,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均以弹琴知名。例如,范仲淹曾在《和杨畋孤琴咏》一诗中写道,“爱此千年器,如见古人面。欲弹换朱丝,明月当秋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对古琴的热爱。

古琴为何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呢?原因有很多,但古琴的音色、音质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据《太古遗音·琴有九德》记载,琴有九德:

一曰奇,谓轻松脆滑;

二曰古,谓淳淡中有金石韵;

三曰透,谓岁月绵远,胶漆干匮,发越响亮而不咽塞;

四曰静,谓之无杀飒以乱正声;

五曰润,谓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六曰圆,谓声韵浑然,而不破散;

七曰清,谓发声犹风中铎;

八曰匀,七弦俱清圆,无三实四虚之病;

九曰芳,谓愈弹而声愈出,无弹久声乏之弊。


而做到这些,则与琴的形制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琴造型优美,主要依照琴的颈、腰形制不同而有所区分,常见的为伏羲式、神农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除此之外还有递钟式、列子式、响泉式、鹤鸣秋月式等。由于长期演奏的震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琴漆会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断等。通过细观天津博物馆所藏玉壶冰琴不难发现,其颈、腰形制为递钟式,且通身覆盖蛇腹纹与冰断纹。一般来说,拥有这样断纹的古琴不仅年代久远,且琴声也相对更加清澈。

人们常说,古琴极具声韵之美。那么,何为声?何为韵?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古琴除可奏出散音、实音与虚音外,还能在四个八度的范围内每弦奏出13个泛音,演奏出珠落玉盘般的大片泛音乐段,这些构成了传统琴曲的旋律骨干——声。此外,还可运用吟、揉、撞、逗等指法形成种种音高游移的装饰性滑音或装饰性游移音群,这就是旋律骨干的补充装饰——韵。声与韵的结合变化,加上多变的音色与表现技巧,构成了中国琴曲特有的风采。

琴曲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乐理与美学思想的支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涌现出诸多围绕古琴理论的著作,而著名的古琴论著《琴论》便在其中。据《琴论》记载,琴曲不仅具有声韵之美,其题材也可分为畅、操、引、弄四大类型:“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进德备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情性和畅,宽泰之名也。”这些论述,为古琴艺术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丨天津博物馆藏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轴 (局部)



时光荏苒,美妙的琴曲已被人们传颂千年。然而,它们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的呢?其实,最早的古琴谱是“文字谱”,借助文字记录古琴弹奏的指法与音位。后因过于复杂,被“减字谱”代替。“减字谱”创于中唐,在北宋时期得以大力发展;时至南宋,“减字谱”已迅速普及并趋于成熟。古琴现传的数千首曲子,多使用“减字谱”记录。减字似字而非字,不了解的人看来如见天书。《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贾宝玉一面瞧着林黛玉看书弹琴,书上的字却一个也不认识,便说,妹妹近日越发长进了,竟看起天书来了。可见,林黛玉识得减字谱,而贾宝玉显然是个门外汉。


图丨减字谱 来源:百度百科



减字谱是古琴与抚琴人之间的暗语,也是带领抚琴人前往美妙精神世界的翅膀。谱中不确定的节奏与力度,让每位抚琴人有了自由抒情的可能。同一首曲,不同人弹奏,“虽同其音,或异其节,神情各别”。于是,古琴流派纷呈,有南宋浙派、明虞山派、清广陵派等。这其中,南宋浙派便是十分重要的一支,因其追求文雅、恬静、简洁、洒脱的意境,经八百年流传不绝,如今已演变为浙派古琴艺术,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应该说,能够在数百年后聆听到南宋琴乐已是有幸,但更加幸运的是,天津博物馆《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正在展出的玉壶冰琴,便是南宋开国年间所作,因其琴池下刻有篆文“绍兴”印,而“绍兴”即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的年号。纵观此玉壶冰琴,虽已流传近千年之久,却依然保存良好,且出于名家金远之手,其名“玉壶冰”又体现着斫琴者清正高洁之情操,因此,确为传世古琴之精品。

北宋欧阳修曾在诗中写道,“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欢迎朋友们来到天津博物馆,赏“无上神品”《雪景寒林图》的壮美景象,“听”南宋玉壶冰琴的千年回响。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