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智怡与天津博物院

2018-04-28

         现今的天津博物馆最早叫天津博物院,成立于1918年6月。创办者严智怡(持约)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派人物。他是教育家严修的次子。


 

严智怡



  严智怡在担任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代表时,即有在国内建一座新型博物院的打算。1915年冬,他从美国巴拿马博览会归来,携印第安人用品及风俗影片多种,准备开设天津博物院,恰与当时在教育界任职的知名学者李金藻和在商品陈列所任技士的文史博物学家华石斧两位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后,便在商品陈列所设立筹备处,以民办公助方式搜集天然物品1400余件、古器2300余件,计划于1917年10月10日借天津公园(今中山公园)内旧学会地址召开成立会。因那年9月天津发大水,成立会未能举行,只以陈列品说明书公之于世。转年1月请各学校前往观览。后由天津公园正式迁入天津总站(今北站)东劝业道署旧址。博物院成立之初,严智怡约聘华石斧和生物学者、画家陆文郁等组成董事会,由严、华分任正副院长。1928年11月改称河北第一博物院,1935年1月更名为河北博物院。

        严智怡在言及博物院性质时称:“本院乃普通之博物院,而非专门之博物院,其天职,盖在阐明文化,发扬国光,以辅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不逮,所负之使命至重且大也。”博物院在建制和陈列上吸收外国博物馆的模式,主要分为自然科学和历史学术两大纲。展品涉及动物、植物、矿产的利用,包括动植物标本,也有历史文物、古代器具,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和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建院初期,还曾与法国巴黎博物院、英国皇家博物院交换图书,该院之名,骎骎播于海外。


 

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发刊词
 

        为了得到更多的实物资料,严智怡先后三次奔走于天津周边地区和河北省各县农村,考察文物古迹,并撰写了《河北十四县古迹古物调查纪略》。经过征集,那些被遗弃在荒野的可移动的古物及标本陆续入藏在博物院内,展示在世人面前。今北宁公园致远塔前的那对金代承安二年雕凿的石狮子,便是当年博物院由内丘县农村收集到的。许多学者、收藏家,如章式之、赵元礼、严台孙、姚品侯、徐世襄、李雄河(李叔同的侄子),包括严智怡本人,把个人收藏的古币、古印、古砚、古瓷、刻石、造像、竹刻艺术品等慷慨捐赠出来,以充实院内藏品。陆文郁珍藏的动植物标本和他精心绘制的各类稀有动植物图也都成了博物院的展品。根据记载,到1922年,该博物院已拥有陈列品9900余件。

        博物院还曾印制出版珍贵文献图书数十部,并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出《河北博物院院刊》140期。(注:实际为141期)


 

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
 

        多年来,河北博物院不仅经费拮据,且因临近车站,每当战乱,即被军队占用。该院之所以能维持下来,严智怡起了重要作用。其“考察诸役,每躬亲为之,捐金集品,独力扶持”,“庋藏品物,保存无失”。1935年,正当博物院“方将广拓规模”之际,严智怡突然病故,年仅53岁。人们特为他在博物院院内建“严持约先生纪念碑”和“持约堂”,并在《院刊》出专号,以示缅怀。


(文字来源:今晚报  作者:章用秀)

微信
天津博物馆
天博TJM
微博
天津博物馆